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贵州选聘桥梁工程师任“科学副校长” 以“桥”为媒播撒科学种子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州的桥,是‘贴地飞翔’的课堂。这些跨越天堑的桥梁,不仅跨越山川,更连接知识与现实。”国家卓越工程师、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作为桥梁科学副校长代表说道。

9日,桥见贵州·“桥梁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活动在贵州高速集团所属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启动。现场为12位工程师代表颁发了“桥梁科学副校长”聘书,为12名学生代表颁发了“红领巾桥梁科普讲解员”证书。

杨健期待与大家一起开设“工程师面对面”,讲述桥梁背后的故事。创建“迷你桥梁实验室”,用纸桥木桥挑战承重;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开展实地研学;举办“未来桥梁设计师”大赛,让创意发光。

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在崇山峻岭间架设起3万余座桥梁,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贵州奇迹”,取得了“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成就。

贵州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平江表示,“桥见贵州·桥梁科学副校长”活动是推进“教育-科技-企业”协同发展的具体实践。未来将持续发力,不断深化资源供给,强化校企联动、校馆合作,将贵州高速集团的技术成果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的科普资源。搭建起贵州高水平桥梁科学成长平台,为贵州培育更多交通科技后备人才。

“当深耕桥梁设计、施工、运维的专家走进校园、担任‘科学副校长’,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桥梁建设中的力学原理、材料科学、工程技术,更是在崇山峻岭间架桥修路的奋斗经历、在技术攻关中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温跃说。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邓生井希望桥梁专家发挥专业优势,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贯通,以理论实操的有机结合,指导学校开发符合科学教育特点的“桥梁”主题特色课程。同时,要提高贵州省中小学科学副校长的覆盖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学校配备1名科学副校长。“桥梁科学副校长”还要广泛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创作、创客实验、观测研究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科学探索与学习需求,增加实践活动比例,让学生树立科学志趣。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健蕾表示将积极配合贵州省教育厅,将工程师们的实践案例转化为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将全力支持科协,利用好“科普中国”等平台,扩大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共同打造一个“政府引导、企业支持、专家参与、学校主体”的科教融合“贵州范式”,并力争将其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洪波说,将充分发挥“桥梁科学副校长”在专业领域丰富的理论优势和实践经验,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