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9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9-07 14:42 字体:[]

袁杨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存在的问题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经费投入,保障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改革发展。将义务教育作为教育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省级财政每年预算投入义务教育项目补助资金7亿余元,同时每年积极争取义务教育项目中央补助资金28亿余元,支持各地持续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和完善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确需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相关补助资金分配安排到各县(市、区)后,由县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紧扣辖区内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和相关教育布局及项目规划,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具体项目,既可用于建设校舍建筑及运动场等校园附属工程,也可用于添置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和配备教育信息化设备,助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作为西部边远地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城乡发展、校际发展不均衡,基础建设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最大限度争取各级各类教育资金,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做到“两个只增不减”,突出重点补短板,把资金投入重点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倾斜。

二、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督导体机制改革。一是着力构建全省教育督导体系。今年年初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委厅〔2021〕1号),从4个方面提出了19项改革措施,其中要求加强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对政府落实办学标准执行、教育投入落实和经费管理、教师编制待遇、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强化对学校的督导,重点督导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人才聘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落实情况。今年6月15日至20日,全省教育综合督导检查组深入到我省9个市(州)、18个县区进行教育综合督查工作,通过听取工作情况报告、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明察暗访等,查看了包括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财政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教育保障重点问题,并针对县区查出的问题进行问题反馈,要求其限时整改,并适时进行“回头看”,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确保县(区)问题能够切实整改到位。二是着力构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今年起,持续对全省89个县(含贵安新区)开展全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为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着力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评价体系。将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教育保障情况、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纳入2020年度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政府依法履行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确保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积、生均图书册数、教学实验仪器配置、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班班通设施配置、师生比、班额等指标不下滑,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有成效。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稳定性。为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强我省乡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06年“特岗计划”在我省启动实施,率先在毕节市威宁县等最后4个“两基”验收县和沿河县、从江县2个师资紧缺的边远贫困县试点实施了“特岗计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有力补充了我省“两基”验收的最后一块短板。2015年“特岗计划”政策实现了全省全覆盖。“特岗计划”工作实施十五年以来,共招聘121201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占全省37.5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2.32%,特岗教师已成为全省农村学校一支重要力量,被誉为农村教师“换血的一代”。“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招聘特岗教师41879人。

省人社厅通过“专项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基层边远镇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可不设置开考比例,按实际报名人数开考;二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乡镇事业单位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定向招录熟悉本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对于紧缺、特殊专业岗位,学历可以适当放宽;三是对于长期无法招聘到教师的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即国务院批复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44个县、市、区)、乌蒙山片区(10个县)、武陵山片区(16个县)和不在片区范围的1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盘县)所属的乡镇(县城所在地乡镇、办事处除外),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定向招聘当地户籍的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类毕业生。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工作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作中积极协调财政、编办等有关部门,认真加以吸收借鉴。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