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做好农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与千家万户紧密相关,一直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细化实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积极促进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策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做好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22年度“技能贵州”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实施青年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政策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二、加强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加大招聘服务活动的力度和频次。着眼向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深入开展“10+N”服务系列活动,持续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高校毕业生服务周等,组织更多行业招聘、地区招聘等特色专场招聘,实现招聘活动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今年以来,全省已开展506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33.8万余个。开展政策宣讲179场,服务毕业生超20万人次。二是加大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强化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的实名帮扶,主动联系,了解其就业意向、技能水平和服务需求,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脱贫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等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提供援助,实施分类管理,做实做细就业服务。三是加大就业见习工作力度。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积极拓展社会实践资源,组织开展青年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让他们有更充分的职业体验和就业感知。2022年全省计划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1.5万个,广泛征集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见习岗位,为青年提供3-12个月的实践锻炼机会,帮助其更好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贵州公共招聘网青年(高校毕业生)见习服务专区运行以来,已募集见习岗位4800余个。
三、抓好人才引进,吸引人才回乡。一是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加大。举办第十届贵州人才博览会,以“广聚天下英才 共闯贵州新路”为主题,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服务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指导全省4200家用人单位面向全国公开发布4.8万余个人才需求,创历届人博会新高,目前用人单位与人才对接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放飞理想 筑梦黔行”知名高校引才活动。2021年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开展专项招聘活动,赴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开展引才活动,共收集350家单位提出的7550个人才需求信息,六所高校共吸引2226人次到场,达成初步意向386人。2022年上半年通过“贵州人才博览会”采集各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向省外知名高校开展宣传,下半年拟在10月份左右采集一批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向省外高校发布,根据疫情情况适时举办现场引才。三是助力“筑人才·强省会”行动。支持贵阳贵安深入开展2021-2022年“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加强供需对接,深挖岗位资源,吸引更多省内农村高校毕业生到贵阳贵安就业创业,推动人才“强省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提供创业补助、生活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支持。
四、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保障支持。一是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网络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二是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执法行动,2021年先后派出执法人员共检查6758户次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重点查处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等情况,净化全省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促进招聘服务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五、完善资助政策,保障受教权利。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建立以国家资助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包括“助、奖、免、补、贷、偿、食、勤”等多种手段在内的全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高校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根本上保证了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了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其中:在本专科阶段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可申请获得国家助学金平均3300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标准从不超过8000元提高到12000元;针对我省户籍脱贫家庭学生,每生每年还可获得专项助学金1000元和免(补助)学费本科3830元、专科3500元。在研究生就读的学生,每生每年均可获得国家助学金博士13000元、硕士6000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不超过12000元提高到16000元。除此之外,我省还明确规定,高校每年应提取事业收入的4%—6%(其中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用于勤工助学、临时生活补助、特殊困难补助等学生资助。2021年,全省高校学生资助投入资金73.74亿元,惠及学生294.17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仅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一项,投入资金40.67亿元,惠及学生49.93万人,实现应贷尽贷。从保基本的层面,我省目前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够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只要愿意继续读书深造,就能够读得起。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代表建议内容,坚定责任担当,强化部门联动,精准发力,做好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切实做好毕业生权益维护工作。持续清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强化劳动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用工行为,维护农村大学生就业公平和劳动权益。二是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全面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专项行动,指导县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切实将本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范围,动态掌握就业意愿,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三是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通过促进企业吸纳一批、扩大基层就业一批、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一批、支持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一批,畅通渠道,增加农村大学生就业机会。四是出台做好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聚焦市场渠道促就业、聚焦政策项目促就业、聚焦职业指导促就业、聚焦改革评价促就业、聚焦组织领导促就业”5个方面20条措施安排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五是推进人才汇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研究提高人才津贴补贴标准,持续做好人才博览会引才工作,适时赴省外高校开展专项招聘、专项引才,吸引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