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治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中“设立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的答复:
国家语委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30号)中提出“要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明确要求“少数民族初中毕业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前儿童要“听懂敢说会说普通话”。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21〕28号)提出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培养学前儿童使用普通话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省教育厅深入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印发《贵州省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实施方案》,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指导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分期分批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并将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纳入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
二、关于建议中“开设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课程”的答复:
(一)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针对不同年级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在3-4年级征订《中华大家庭》教材并开设相关课程;在5-6年级征订《民族常识》教材并开设相关课程;在7-8年级征订《民族政策常识》教材并开设相关课程。
(二)在初中阶段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程。我厅于2022年3月制发做好初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选用使用工作通知,转发教育部有关文件,并要求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初中七年级开设专题课程,教学用书为《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关于建议中“开展薄弱学校‘一对一’精准扶贫”的答复:
(一)积极争取支持。省教育厅积极向教育部争取部属高校的附属中学托管或帮扶基础薄弱的县中,争取东部发达地区省份的组团式对口帮扶支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使我省每个教育基础薄弱县都得到支持。
(二)探索托管制度。全省各地积极争取本地师范类院校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工作,省属师范院校和地方协商制定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县中校长选配、教师招聘、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等工作,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三)开展结对帮扶。组织省级示范性高中(含一类、二类、三类)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确保每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至少托管帮扶1所以上薄弱县中,通过管理干部下派、教师流动、师徒结对、送教活动等方式,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四、关于建议中“实施强县中工程”的答复:为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办学水平,推进县中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县中实际情况,正在拟制《贵州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一要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二要全面规范招生管理;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四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五要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六要提升县中教学质量。
五、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特别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探索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2013年以来,全省有50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我省先后命名了5批共计106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十三五”以来,累计支持学校项目300余个,投入约1600万元。通过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民族音乐舞蹈、民族手工技艺等课程,广泛开展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了我省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特色化发展,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工作。2021年起,在尊重地方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主要城市、民族县市、民族乡镇、一般乡镇、一般县市等科学布局,支持剑河县城关一小、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都匀市第八小学、黔西市铁石小学、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初中部)等11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累计安排资金约200万元。通过学科融入、活动开展、课研探索等方式,在现有民族团结课程基础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探索在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路径。
三是推动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省民宗委在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基础上,起草并印发《贵州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五旗 五徽 五认同”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指导全省中小学以开展“五旗 五徽 五认同”主题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地落实。
四是推进双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针对民族地区存在国家通用语言障碍的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教育问题的实际,根据各地存在通用语言障碍问题,在部分地区学前和小学1-3年级开展民族地区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工作,每年均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双语师资培训,资助民汉双语教学点开展教学工作,补助无编制的双语教师。2022年预算资金20万元用于开展双语师资培训,50万元用于帮助23个双语教学点,10万元用于补助双语教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提高我省民族地区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