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4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8-07-11 14:27 字体:[]

王烈君委员:

您提出的《建议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情况

我省教育系统历来重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我厅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贵州省教育厅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黔教社发〔2014〕180号), 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工,结合我省教育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全省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结合起来。我厅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道德讲堂,通过开展活动在校园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浓厚文化氛围,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高校共建道德讲堂48个,中小学共建道德讲堂8573个。

二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结合起来。贵州省教育厅整合省内外力量,由贵州师范大学牵头建立了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并纳入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计划”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贵州大学和贵阳孔学堂联合建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双方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把孔学堂的环境、历史资源和政策优势与贵州大学的研究、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入驻研修为基本方式、以研修项目为重要抓手,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合作,共同为贵州和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每年开展的“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中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我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朗诵、贵州省高校红楼梦戏剧小品大赛、“凝练现代乡贤品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贵州乡贤小传征文大赛、“黔声靓语,说贵州”民族音乐说唱大赛、“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经典”-贵州省高校首届戏曲大赛等活动。开展“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在中小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每年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通过朗诵《幼儿三字经》、中华优秀诗词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是利用新媒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我厅开展“互联网+大思政”工作,引导全省高校建设“易班”网络平台开展思政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2012年11月,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厅建立了贵州省德育教育网,搭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为主的德育信息网络传播平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主题,凭借贵州德育教育网网络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为载体,组织贵州省首届中小学动漫创作竞赛,发现、宣传生活中“真、善、美”。培养全省中小学师生艺术创新精神和动漫艺术创作能力,从身边事入手,选取典型事例,抒发对祖国、家乡、生活的热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利用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进行师资培养培训。通过研究院国学人才“阳明班”,培养具有良好国学素养的师资队伍。不定期举办“阳明文化大讲堂”,组织全省大中小学骨干教师学习。

二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训。充分整合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阳孔学堂、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和省内相关高校等资源,挖掘我省阳明文化、沙滩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级各类校长、骨干教师培训。

三是在高校各类培训研修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为我省教师培训内容,在每年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中加入国学教育内容,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和文科教师的国学文化素养,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开展国学知识的学习。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每年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举办中华传统礼仪展示、中华传统故事课本剧演出、中华传统诗词朗诵等相关活动。以每年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及九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为契机,大力开展诵、写、讲、“开学礼”、“成人礼”、“毕业礼”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贵州省教育厅

2018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