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86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8-06-26 14:36 字体:[]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

你委提出的《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点亮精准扶贫之路-贵州省中职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挖掉穷根的关键,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一头连着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面向贫困地区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推进“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是教育扶贫创新举措,是时代赋予贵州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一、以精准招生、精准资助为抓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

面向贫困地区特别是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举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是省委、省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重要内容,是 2018年要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省教育厅积极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的特色举措。

一是高度重视,提前部署,明确“四个精准”。省教育厅将办好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列为重点工作,厅长亲自抓,分管厅领导具体抓,精心策划,提前部署,坚持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3至5月,邹联克厅长、何秀黔副厅长级督学分别主持召开“春风行动”职业院校“校农结合”联盟暨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工作动员会、部署会,2018年贵州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2018年职业教育工作宣传推进会等,对2018年面对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办好精准脱贫班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安排,扎实办好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并将办好精准脱贫班列为在筑职业院校“校农结合”联盟重点任务之一。二是创建机制,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相继制发《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有关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立“春风行动”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今年全省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拟招生10000人,其中面向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招生4000人;明确加强宣传组织,实现精准招生、用好用实政策,确保精准资助、坚持德技双修,施行精准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精准就业“四个精准”;建立“春风行动”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机制”,即由省教育厅统筹、市州教育局负责、县教育局和有关职业院校具体实施,形成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下达招生任务、生源输送任务,各县特别是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所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精准输送当地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源,承担任务的中高职院校确定优质专业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上下四级联动机制,确保精准对接、精准输送、精准招生,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四个到位”,并进一步明确“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路径选择与时间安排。省教育厅加强过程督导,每月通报各地、校推进相关任务情况,并将有关工作绩效与职业教育资金分配、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和优质校建设挂钩;三是经费保障。为有效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人社厅印发了《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实施办法》(黔教助发〔2017〕92号)文件,简化学生资助程序,实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先后下达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脱贫攻坚,支持开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的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推进院校在产业扶持、农产品采购、贫困生招生培养、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精准对接,共同助推我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在筑职业院校已对接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完成精准脱贫班招生任务2000多人,对接企业达成订单培养协议20余份。下一步各市(县)、校将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班秋季招生宣传,确保完成全年招生任务。2017年全省累计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9.1万人次,资助资金13188万元,确保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二、构建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提升中职吸引力。

为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省教育厅积极探索适应需求、与时俱进、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多元立交桥,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一是免试注册入学,打通初中毕业生免学费就读中职“立交桥”。完善中职招生管理,健全中职招生实行注册入学管理办法,省教育厅每年制发《关于下达中职招生任务及做好中职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引导、鼓励应届初中毕业生、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返乡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和待业人员、复转军人免试注册入学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为推进相关工作,2018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中明确: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积极促进农村初中普职教育融合。对于有参加中职学校春季招生意愿的学生,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可统筹组织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测试,完善毕业手续。力争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积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全部免除中职学费,健全完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确保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返贫,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同时,针对贫困地区建档立卡学生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从2015年的威宁县和赫章县扩大到2018年的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招生人数从2000人扩大到4000人,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学而返贫。二是多元招生录取,贯通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立交桥”。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意见》和《贵州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行高职院校多元录取模式,在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中采取统一考试招生、中职单报高职、高职单独招生、中职推优、综合评价录取等方式招收高职(高专)学生。2016年起,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与全国统一高考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由省统一组织的文化基础考试和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高职院校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7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达到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40%以上。三是考试与推优双通道,构建高职高专毕业生直通本科院校“立交桥”。为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继续接受本科教育的渠道,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实践能力强、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省教育厅制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成立“专升本”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比例和要求,将优秀的贵州省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选拔到本科阶段学习,并按照规定方式公示名单,切实保证选拔质量。根据《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今年全省本科院校“专升本”招生计划为各校本科招生计划的18%,采取专升本考试与免试推优两种方式进行选拔。其中专升本考试录取工作在省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招生考试院组织实施,按照考生在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双上线的条件下,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2018年经初审预计符合免试入读本科院校的应届高职毕业生有200余人。

三、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中职教学改革,为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支撑。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我省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出“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推动“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模式。同时,省教育厅正牵头组织代拟《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形成初稿,为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我省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等。目前,我省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6个。

2.专业调整。为鼓励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动态管理,制发《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引导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推进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具有贵州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3.坚持以稳定就业、增加收入为导向的原则,以贫困地区新生劳动力为重点,突出抓好雨露计划“农村贫困学子助学行动”项目。充分发挥100个“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的作用,鼓励贫困学子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旅游、“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网络、路桥、交通、水利等各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四化同步”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同时鼓励职业院校配合各级人社、扶贫等部门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配合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有关部门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发挥职业教育“百校扶贫基地”和“省级精准扶贫基地”作用,利用职业院校校舍、师资和实训基地开展校政、校企合作的各类扶贫培训,形成一批“手上有茧、脚上有泥、心中有民”的职教培训师资队伍,配合扶贫、人社、农业等部门完成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1技能”行动计划,助推乡村振兴、脱贫产业发展和黔货出山。

4.“三支一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省组织、人社、编委、财政、教育、农业、卫计、扶贫、团委及有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选拔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培养青年人才、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当年计划招募500名,实际招募436名,截止目前仍在岗410名,其服务结构为:支教9人,支农98人,支医12人,扶贫84人,水利15人;就业社会保障及其他192人;学历结构为:本科405人,专科3人,硕士2人。2018年公开招募“三支一扶”人员617名,目前工作正在开展中。

5.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2017年以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开展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创业补贴。

贵州省教育厅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