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
农工党贵州省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近视综合防控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关工作汇报,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作出批示。在《贵州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的基础上,2021年5月,省教育厅联合省卫健委、省体育局制定了《贵州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现正在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建议中。《考核办法》对各市(州)教育部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通过执行《考核办法》,推动各级教育部门督促学校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各市州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如贵阳市组建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专家指导小组,为各地各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明确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不断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遵义市创新“1126”工作法,成立一个机构、签订一份责任书、健全两个体系、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校互动”的工作格局。
(二)开展近视防控科普知识培训。根据《贵州省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在“青少年近视防主题”健康科普工作中,省级疾控部门制作提供主题标准课件下发至各级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并组织专家走进校园,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主题讲座。由省级制作“青少年近视防控”主题公益广告,组织省、市、县三级电视台同步开展播放。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严格依据国家和省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善视觉环境,不断加强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
(三)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一是完成2020年度监测工作。按照国家方案,2020年8月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2020年贵州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要求全省每个市州至少选择1个城区和1个郊县开展包含近视在内的常见病监测,计划监测学生共计41680人。2020年完成现场监测、数据录入、结果审核及报送等工作,共监测学生4.7万余人次,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0.2%。二是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视力影响评估调查。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省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6月在遵义市城区和郊县各抽取4所学校,对1832名1—5年级和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视力不良筛查,视力不良率为42.7%。三是统一配备监测设施设备,保证监测质量。因使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会造成监测结果产生误差。为保证监测质量,2020年8月为各市州疾控中心统一配备全电脑自动眼光仪等监测设备共计285万元。2021年,省教育厅与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爱尔眼科贵州省区所属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点亮心灯˙黔途光明”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益行动,由爱尔眼科每年投入人民币200万元,共投入1000万元,连续5年对全省9个市(州)20个县(区)的990所学校所有学生开展每年1—2次的视力监测,每年印发《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实施情况白皮书》;每年为全省2970名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免费验配一副眼镜,5年共计14850副。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21年5月,省教育厅在全省遴选1000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作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点学校,促进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省卫健委已依托贵州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搭建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学生常见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拟于近期启动试运行,可达到动态监测视力、追溯视力变化、建立视力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按计划,2021年度,全省将有4万余学生的监测数据将录入信息平台。
(四)规范并提高诊断治疗能力。一是加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全省有1所省级医院、10所市级综合医院、6所市级眼病专科医院设有低视力门诊;92家县级综合医院开展眼科医疗服务;眼科专科医院医师共计716人。二是完善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省、市、县眼病防治工作网络;加强眼科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眼病防治机构、低视力康复机构的沟通协作;通过三家省级龙头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在医院远程系统中建立全省县乡以上医院的眼科会诊系统。三是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省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人数533364人,覆盖率64.55%,检出视力不良10114例,视力不良检出率1.9%。
(五)加强对教室(教学场所)等监督检查。根据《2020年贵州省随机监督抽查计划》,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员对学校进行了抽检。其中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抽检项目是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监督抽查情况,本次抽检学校1974所。其中窗地面积比合格1761所,合格率89.20%;采光方向合格1868所,合格率94.63%;防眩光措施合格1653所,合格率83.73%;装设人工照明合格1513所,合格率76.64%;课桌面照度合格1713所,合格率86.77%;黑板照度合格1624所,合格率82.26%;黑板局部照明灯设置合格1331所,合格率67.42%;课桌面均匀度合格1591所,合格率80.59%;黑板均匀度合格1613所,合格率81.71%;合格学校数1152所,合格率58.35%。
(六)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成立省、市级眼科质控中心,组成质控专家组,指导个市(州)开展规范性诊疗,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成立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组,规范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加大近视防控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近视防控能力和水平。开展对眼科及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眼保健、视力筛查的服务水平,增强近视防治服务能力,推动屈光不正的规范筛查工作的整体水平;依托省眼科质控中心、市级质控中心通过举办学习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特邀全国知名眼科专家授课,培训基层妇幼管理人员、儿保医生、眼保健医护人员共计300余人。
(七)积极推进近视适宜技术试点工作。2020年,国家卫健委确定将我省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遵义市红花岗区,六盘水市盘州市、钟山区,安顺市经济开发区,毕节市七星关区,铜仁市万山区,黔东南州丹寨县,黔南州独山县,黔西南州兴义市等11个区县列为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2020—2021年度)。2021年5月,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开展了贵州省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工作情况调研培训会,全面推动各相关县区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
(八)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一是严格要求学校认真做好“两操”,落实“阳光1小时”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二是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加强体育锻炼,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遵义市与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深入开展测评合作,创新开展“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和校园足球‘3+1’测评改革”试点工作。2020年,该市新增足球场地112片,25所学校有配备音乐器材且基本满足教学音乐室(活动室),14所学校有配备美术器材且基本满足教学美术室(活动室),76所学校有基本满足教学的小学科学及理化生仪器室和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58所学校有创客教室、STEM教室、3D打印教室或机器人教室等科技创新活动室。全市增加专(兼)职体育教师300人,增加足球教师251人,足球专业教师42人;增加专(兼)职美术教师53人,增加科技有关学科教师(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教师349人。
(九)加大广告监测力度。今年,我省广告监测范围已由传统媒体扩大到户外广告和互联网广告,实现了广告监测覆盖广播、电视、报刊等177家传统媒体,户外广告监测覆盖商业区、主干道、地铁、公交、机场、影院等较集中区域,并对全省7万3千余家门户网站进行动态抽测。2020年,全省开展青少年视力有关广告监测2342条次,涉嫌违法35条次,转办涉嫌违法线索35条次,各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全部责令停止发布和拆除发布的广告。市场监管部门将在今后的监测中,对近视矫正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关键词纳入日常监测范围,一旦发现违法广告线索,迅速通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十)加强广告审查和虚假违法广告查处。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实行审查、审核、审批三级审查机制,对涉及近视矫正的“护眼贴”广告申请企业,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指导广告用语,对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三品一械”广告坚决不批。同时,将青少年近视矫正广告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组织全系统开展广告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广告主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严厉查处青少年近视矫正虚假宣传行为。
(十一)健全行业自律规则。加强广告协会的指导工作,帮助广告从业者提高法律意识,规范广告行为,提高发布质量,切实担负起广告发布者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广告协会的带动作用,引导学校和家长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为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和矫正。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基础条件改善。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和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等采光和照明要求,规范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提升学校教室照明设施及教材试卷等用品强制性卫生达标率,进一步加强可调节桌椅配备力度。
(二)强化信息能力建设。建好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信息系统,着力解决传统防控工作数据采集难、信息建档难、统计分析难等问题,建立完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推动筛查服务、临床诊断与矫治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临床诊疗与近视预防、监测筛查与干预服务高效协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防控程度,提高近视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狠抓典型示范带动。总结推广黔东南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凯里市“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建设经验,带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防控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大力开展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和改革试验区遴选建设,继续抓实一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建设,推动全省防控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四)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学校召开近视防控主题班会,制作、播放近视防控公益宣传片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学生和社会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及其家长对近视危害性的认识,让学生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近视防控工作中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五)改善视觉环境。对全省中小学全面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督查,加大资金投入,对课桌椅、灯光照明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室督促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为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
(六)强化联防联控。继续积极会同卫生健康、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大力开展近视防控科学知识普及,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强化联防联控,推动我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