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306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9-07 09:38 字体:[]

李春鸣委员:

您提出的《面对疫情新挑战加快贵州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医学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方参与,健全医教协同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是为切实提高普通本科高校整体经费保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我省建立普通高校生均拨款制度(12000元/生/年),2016年起,省级财政改变对省直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方式,直接在年度基本支出预算中予以了保障,并按学科类别对医学类和工学类的公用经费按1.4和1.2系数折算拨付生均经费;2019年,为更好支持省属高校建立培养高层人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经省领导批示同意,我省将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生均财政拨款在原标准基础上分别调增为1.8万/生.年和2.4万/生.年。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积极商省财政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工资改革和办学成本等,适时对省属普通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进行适时调整,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保障能力。

二是成立了“贵州省医教协同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医教协同管理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8〕18号)精神,2018年,我省成立了以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为牵头单位,相关单位配合的“贵州省医教协同工作领导小组”,由两家单位主要领导共同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医教协同各项工作,推进我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省教育厅于2020年7月成立了2020-2024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包含贵州省医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医学类高校专家及行业专家组成,我厅每年下发教指委专项经费开展相关工作。

三是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计划以来,省教育厅支持我省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相关医学学科(临床医学、中医、中医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入选国内一流、区域内一流学科进行建设。2019年,省教育厅实施贵州省高等学校学科突进行动计划,把三所医科院校的相关学科组成学科群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引导高校建立横跨不同类型学科、院系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开展跨学科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构筑贵州“高峰”“高原”学科专业,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科专业布局,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从2017年,省教育厅共支持三所医科院校学科建设经费共计9970万元。

四是建设了“贵州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重点基地”统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住院医师等基层全科人才培养培训。2000年,省卫健委在贵州医科大学设立了“贵州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委托其协助省卫生健康委制定贵州省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规划、统筹建立全省全科医学培训网络。2020年,为进一步推动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成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重点基地”,由其统筹和引领我省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工作。在相关单位的努力下,我省全科医学发展、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到。2020年,我省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成功入选国家健康扶贫典型案例,遵义医科大学培养的全科医生勾国友案例在央视《脱贫,健康先行》专题片中播出。下一步,省卫健委拟成立“贵州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质控中心”,进一步推动我省全科医学壮大发展。

二、关于“多措并举,健全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是省教育厅积极支持医学类院校申报博士单位及博士点,在刚结束的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我省已推荐了两所医科院校作为博士学位授权申报单位到教育部参与审核,目前尚处在评审阶段。

二是我省高等学校不断扩大医学类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规模。2018-2020年招生数分别1709人、1794人、2520人,在校生分别为4580人、5024人、6008人。其中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为1049人、1163人、1676人,在校生为2861人、3144人、3881人。

三是省教育厅鼓励我省医科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申报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资格。

四是改革全科医生薪酬制度的建议,这是基层留住人才的关键,我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方面是在职业发展前景上给予倾斜支持。具体做法有:(一)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类别的考试;(二)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三)对于在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降低分数取得省内合格的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四)在高级职称评审上,我省专门针对乡镇(除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关镇、街道)开展了基层副高评审认定,对长期扎根基层、为基层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请基层副高专项评审。另一方面是在绩效工资政策上进行改革。2019年1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卫健委出台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发〔2019〕6号),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积极探索工资收入向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倾斜的途径和办法。明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按全科医生基本工资的10%建立全科医生岗位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管理,鼓励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同时建立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生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额外激励政策,但此项政策由于各地财力不一,执行参差不齐。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县级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推动相关激励政策落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待遇留人。

三、关于“多管齐下,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一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加快我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省教育厅草拟了《贵州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送审稿)》。在下一步工作中,省教育厅将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推进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整合式教学改革和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考试改革,提高我省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并拟将医师资格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计划对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50%的高校予以减招。

二是我们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高校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持续提升贵州医学教育能力和水平。在我省拟出台的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已对加强高校附属医院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进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建设。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第一运用东西部协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引进,指导受援医院与支援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争取支援医院招收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收重点学科骨干医师进修学习,强化管理考核,保证学习效果。第二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高卫生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合作“请进来”“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第三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医学院校的线上线下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