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泉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驱动我省新技术与新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遴选一流学科,加强投入,提升人才自我培养能力
一是自国家下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为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契机,我省与全国同步启动了“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2016年12月9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贵州大学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省人民政府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保障措施等。
二是围绕贵州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民生急需,按照分层分类建设原则,共立项53个贵州省一流学科(群),其中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1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1个。
三是2017年9月,贵州大学被国家批准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高校,植物保护一级学科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系自定学科)。
四是截止目前,共计投入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经费4.225亿元,特别是对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进行重点投入。通过加强学科经费投入,为“三大战略”和“四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更好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二、支持我省高校申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开展增列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工作的通知》,积极组织省内高校开展申报工作,经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高校为贵州大学。省学位办将贵州大学相关申请材料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力争成功增列,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下一步,将支持贵州大学加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并支持其他有条件的高校建设集成电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建设。
三、以技术创新平台为载体,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开展省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平台认定工作中,将“来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数”、“对外合作项目占全部开发项目数的比重”等指标,作为创新平台认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在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同时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撑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抓创新平台创建,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9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1家,省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43家。其中,大数据企业9家、电子信息(含集成电路)企业26家、新型建材企业30家、基础材料企业21家。通过创新平台建设,认定的企业普遍重视并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果。例如,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牵头并整合省内新能源电池企业、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于2018年组建了贵州省新能源电池产业一条龙,共享或共建检验、试验、测试、计量、认证、生产等平台,促进了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相互协作配套,推动了行业技术发展。
四、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高质量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化体系
2021年5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发展目标中明确了到2025年全省5G基站建设目标任务,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加快5G新基建省内全域建设应用”,同时将“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培育壮大,促进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抢抓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端通用型和消费型智能终端产品”,深入实施‘百企引领’行动,加快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相关内容列入“重点发展产业”部分,并就依托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作了部署。方案还从统筹协调、资金扶持、人才保障、项目及企业服务四个方面建立了具体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
五、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组织推荐工作
2019年,我省推荐的“产业服务智能机器人”、“智能铝电解多功能机组核心装置”、“车载通信系统”、“新型多病种多组学医疗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等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揭榜项目;2021年4月,实施“车载通信系统”项目的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称号。下一步,将加大对人工智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达效。
今后,将继续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支持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加强建设,为全省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随着《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我省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将得到积极推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