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0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8-01 09:36 字体:[]

邓克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更好发挥“双减”政策作用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双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厅将“双减”工作实行动态调度,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动态排查、滚动化解,强化分析研判和横向联动。“双减”工作现主要分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校内减负两个部分。

一、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工作部署要求,我省快速行动,编制部门推动在我厅设立负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门机构,省教育厅牵头,会同发改、民政、公安、消防、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双减”协调机制,成立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构建起“1+N”“双减”政策体系,积极推动“预收费监管”“营转非”“校外培训广告治理”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培训项目鉴别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线上、线下联合巡查检查行动,从严查处无证经营、虚假收费、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行为,稳妥处置风险舆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动态清零“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厅将持续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贵单位提出的“双减”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一是排查化解风险。充分发挥“双减”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网信、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及时发现并处置存在“爆雷”“冒烟”等情形的“高风险”校外培训机构。采用“互联网+监管”方式,深入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隐患排查,统筹线上和线下两个领域,严防负面舆情,认真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将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到“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进行监管,全面掌握培训机构涉及的学生、家长、员工及经营情况,严防“卷款跑路”“退费难“欠薪”等问题发生。

二是做好压减工作。目前,我省尚存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100余所,为深入推进压减工作,引导培训机构合理转型,我厅将积极主动与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接,成立专班工作小组,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宣传解读“双减”政策文件,向学科类培训机构讲清楚、说明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要求,引导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定位,主动向非学类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等方面转型,促进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应急处置。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作用,落实好属地主体责任,持续发挥好“双减”协调机制作用,积极会同政法、网信、公安、人力资源、金融等相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发挥好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强联防联治,落实风险处置包保责任制,将维稳责任细化到每个人,密切关注家长、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等利益群体动向,坚决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四是积极宣传引导。强化与宣传部门的沟通交流,研究制定宣传工作目标,分解宣传任务,精选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抓好典型报道,挖掘深度报道。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升培训机构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家长的风险防范引导,宣传国家政策要求、消费注意事项等,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合理预付培训费,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正当合法维权。

二、在校内减负方面

一是狠抓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今年2月份,我厅印发《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基本要求(试行)》,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把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同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有关要求结合起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实现减负和提质。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和考试以及家校沟通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落实课后服务,解决好“三点半”难题。印发《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黔教函〔2021〕103号)等文件,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5+2”开展课后服务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在坚持家长、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当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已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参加率达96.53%。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书法、美术、游戏、体育锻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切实解决学生“三点半”放学接送难、看管难、辅导难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校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三是盯紧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我厅印发《贵州省加强中小学生“五个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对义务教育各学段作业时间要求、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优化作业布置内容、强化作业批改等进行明确。指导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学力情况,探索布置“基础+拓展、基础+分层、基础+个性”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避免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鼓励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每周无作业日,探索。

四是加强教师管理。印发《省教育厅关于强化师资保障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通知》,为“双减”提供师资保障,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引导中小学教师认真研究课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严格落实课程教材大纲及课时要求。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严肃查处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薪、诱导学生到校外补课等行为。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20〕17号)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承担的非教学负担,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和延时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