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界:
贵界提出的《关于0-6岁儿童视力保健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省0-6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我厅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通过工作总结、专题报告等形式主动向省领导汇报我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关工作推进情况,对认真落实省领导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作出的指示。各市(州)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专题汇报、召开联席会议、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领导。如贵阳市组建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专家指导小组,为各地各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遵义市创新“1126”工作法,成立一个机构、签订一份责任书、健全两个体系、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校互动”的工作格局。
(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省教育厅在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的基础上,2021年7月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印发《贵州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方案(试行)》,全面加强对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督导和考核。近期,省教育厅将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等15家部门印发《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目前正在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阶段。
(三)高度重视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2021年,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人数3359308人,6岁儿童视力检查人数666990人,检出视力不良18803例,视力不良检出率2.82%。2021年,按照《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有关要求,制定下发《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儿童保健重点项目质量控制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现场质控,并对设施设备配备情况、服务提供情况等进行了摸底调查。
(四)持续加强科普宣传。一是以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等活动为抓手,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开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近视防控宣传月系列活动。二是在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及各市州医疗机构遴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成员、全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不断扩大宣讲范围,提高近视防控宣讲成效。三是制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主题公益广告,组织省、市、县三级电视台同步开展播放。四是举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大讲堂”和“爱护眼睛·放眼未来”儿童青少年爱眼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同步启动宣传,积极利用媒体平台放大宣传效应,营造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呵护儿童青少年眼睛健康的浓厚氛围。五是市场监管部门利用“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深入眼镜店、社区、校园等场所开展宣传,规范眼镜店标准、认证、知识产权、广告宣传等行为,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近视不能治愈”,并选择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六是组织各地观看儿童眼健康“启明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普及0-6岁儿童眼健康科学知识。七是组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向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知识、医疗器械产品标识标签要求知识的宣传。近三年来,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大讲堂”3次,“计量服务宣传进校园”15次,“计量服务宣传进社区”30次,培训眼镜店从业人员300余人次,组织免费验光9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
(五)大力提升专业保障。一是加大医疗机构眼科建设力度。目前我省有1所省级医院、10所市级综合医院、6所市级眼病专科医院设有低视力门诊;92家县级综合医院开展眼科医疗服务;眼科专科医院医师共计716人。部分县级医院将眼科纳入“2+5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二是完善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省、市、县眼病防治工作网络;加强眼科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眼病防治机构、低视力康复机构的沟通协作;通过三家省级龙头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在医院远程系统中建立全省县乡以上医院的眼科会诊系统。三是加强眼科质量管理。成立省、市级眼科质控中心,组成质控专家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各市(州)眼科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四是成立省、市级眼科质控中心,组成质控专家组,指导各市(州)开展规范性诊疗,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五是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成立了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组,加大近视防控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近视防控能力和水平。六是通过举办学习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市州相关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疾控机构的质控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诊疗能力和监测能力。七是特邀全国知名眼科专家授课,培训基层妇幼管理人员、儿保医生、眼保健医护人员。八是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国家级视力防控知识培训,为我省儿童青少年视力防控储备技术力量。
(六)稳步推进试点建设。一是支持黔东南州、毕节市、凯里市、金沙县、黔西县等地成功申报命名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实验区”和“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评选,命名贵阳市省府路小学等19所中小学为全省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选取贵阳市修文县修文中学等1000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为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点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监测,通过定期视力监测和宣传教育,推动学生养成规范的用眼习惯,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学生视力情况逐年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加强适宜技术试点。2020年,国家卫健委确定将我省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遵义市红花岗区,六盘水市盘州市、钟山区,安顺市经济开发区,毕节市七星关区,铜仁市万山区,黔东南州丹寨县,黔南州独山县,黔西南州兴义市等11个区县列为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2020—2021年度)。2020年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我省与天津市眼科医院签订对口专业指导备忘录,共同推进适宜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天津市眼科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我省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相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经各地审核推荐,在我省11个试点区县设立了近视防控基地医院13家,负责辖区内近视防控相关工作。经过积极争取,天津市眼科医院向我省13家近视防控基地医院捐赠数字化视力筛查平台及相关检测设备,并向这些医疗机构眼科医生提供免费进修机会。
(七)逐步改善用眼环境。一是根据“双随机”抽检计划,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对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情况进行抽检,2020年抽检学校1974所,2021年抽检2263所,抽检结果及时报教育行政部门。二是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三是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教育厅印发《2019年贵州省学校卫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四是根据《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机构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方案》,2021年,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机构专项检查,全面摸清近视矫正机构底数,建立了精准督查、季度报告、联络员和动态管理制度,要求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非医疗机构)必须签定《依法经营承诺书》并公示。对11个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的试点区县(2020-2021年度)进行督导检查。
(八)全面建立健康档案。2019年8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省卫生健康委综合处关于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开展儿童健康检查登记表基础上强化0-6岁儿童视力筛查。2019年全省0-6岁儿童眼健康和视力检查349.8万人,覆盖率为91.1%,2020年为346.7万人,覆盖率为92.1%。同时,积极推动医疗保健机构将0-6岁儿童视力检查工作整合到入学入托儿童健康体检项目中,运用视力检查仪、视力检查图形表开展视力检查,及时将结果录入到贵州省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儿童眼保健档案中,并计划将视力检查结果反馈给托幼机构随儿童入学档案一起存放。2021年,省教育厅与爱尔眼科贵州集团、贵州瞳康科技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视力监测,以点带面推动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电子档案建设。
(九)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各地市场监管局计量监管部门均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建立监督检查对象名录库,对眼镜制配场所开展专项监督检查。2021年全省共检查眼镜制配单位756家,检定眼镜制配计量器具1727台,查处不合格计量器具31台,依法查处眼镜制配场所计量违法行为25件,引导594家眼镜制配单位公示《诚信计量承诺书》。二是加大眼镜制配场所广告监管力度。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广告的监管力度,增加对眼镜店的巡查频次,严禁夸大、虚假宣传,进一步规范近视防控产品广告市场秩序。2021年10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的工作提示》,要求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广告监管,指导各类媒体加强公益刊播,让公众了解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的基本科学常识,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违法广告。2018-2021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200多人次,检查眼镜配制经营店610多家次,现场摘除不规范宣传牌230多块。检查近视眼视力“恢复”训练类经营店30多家,摘除违法广告80多幅。共监测青少年近视类广告70766条次,发现涉嫌违法626条次。立案查处近视防控类虚假违法广告案10件,已结案7件,处罚金4.21万元。三是组织开展眼视光产品等行业领域标准化、认证、虚假宣传混淆市场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监督检查,2018-2021年未发现标准化、认证、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未接到相关眼视光产品消费举报投诉。
(十)切实加强家校联动。要求学校定期通过校园网、健康讲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信和家庭健康作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告知孩子视力情况,宣传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理念,推动家长参与孩子近视防控工作,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同时,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现象出现。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夯实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取得的成绩、总结出的先进做法和思路,对下一步工作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和调整,充分调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基础条件改善。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和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落实幼儿园采光和照明要求,规范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提升幼儿园教室照明设施及教材等用品强制性卫生达标率。
(二)强化信息能力建设。建好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信息系统,着力解决传统防控工作数据采集难、信息建档难、统计分析难等问题,建立完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推动筛查服务、临床诊断与矫治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临床诊疗与近视预防、监测筛查与干预服务高效协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防控程度,提高0-6岁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狠抓典型示范带动。总结推广黔东南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凯里市“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建设经验,带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防控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大力开展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和改革试验区遴选建设,继续抓实一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幼儿园)建设,推动全省0-6岁儿童视力防控与保健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四)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家长对近视危害性的认识,让儿童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近视防控工作中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五)强化联防联控。一是制定《“十四五”贵州省眼健康规划(2022-2025年)》,将“积极推进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纳入规划,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二是将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视力异常信息实时转介。全面取消手工纸质档案和报表,实现儿童视力档案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干预有效性,从而降低视力不良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