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33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8-01 10:12 字体:[]

邓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统筹谋划部署,确保政策落实到校

一是全面细致安排。省教育厅通过2021年全省基础教育研讨班、2021年全省“双减”工作培训班等会议对“双减”工作进行传达学习、专题部署和细致安排,确保“双减”精神贯彻传达落实到位。二是全覆盖培训学习。通过2022年春季学期基础教育相关业务培训会,针对各市(州)、县(市、区、特区)教育局分管“双减”工作的负责同志和负责“双减”工作的科(室)负责人再次进行系统培训,对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地参照教育厅做法开展对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培训,让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每一名教师知晓。三是全方位宣传引导。通过省政府网站“双减”专栏、贵州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各地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通过QQ群、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双减”政策,特别是学校在课后服务、作业管理等方面具体做法和成效,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能力

一是坚持内容多样。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1〕158号)等文件,指导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适量的体育锻炼;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活动、劳动实践和科普活动及社团活动等;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二是积极拓展校外资源。省教育厅联合省科协等13家单位印发《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组织开展“牢记嘱托感党恩 勇担使命闯新路”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联合团省委印发《关于贵州共青团协助教育系统开展“双减”工作的通知》,联合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实施方案》,发挥共青团、科协、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优势,支持学校课后服务。已有25所高校支持课后服务。每个市(州)有100名西部计划在岗志愿者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青少年开展课后服务。省级聘请至少50名,市(州)聘请至少20名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充实课后服务工作力量。三是统筹用好区域资源。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资源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帮助薄弱学校解决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相关补助由接受服务的学校按规定予以解决。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类大学生到驻地学校支持参与课后服务。全省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6.52%。

三、强化管理服务,科学安排课后服务时间

一是落实“一校一案”。印发《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做好人员调配、服务内容安排、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落实“一校一案”“5+2”课后服务全覆盖的要求。二是课程化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1〕158号),要求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实行课程化管理,以周为单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包括参与教师、服务内容和时间等要素的课后服务课程表,确保课后服务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防止简单将所有课后服务时间仅用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加强工作保障,高质量落实课后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省教育厅省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关于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黔教函〔2021〕103号),要求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及时向政府汇报课后服务政策要求和存在困难,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二是加强经费保障。根据国家“双减”文件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关于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及有关事宜的通知》(黔发改收费〔2021〕909号),明确我省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最高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期350元,具体收费标准由各市(州)制定。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1〕158号),就课后服务收费范围、收费公示和经费使用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当前,各市(州)均已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文件。三是加强督导考核。把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考评体系,纳入责任督学经常性督查的重要内容。建立正确的激励导向机制,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绩效工作分配的重要参考。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双减”政策高质量落实,切实解决好家长接孩子难、辅导孩子难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校快乐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