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推进课后服务走深走实 构建教育公平良好生态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经费保障,推动课后服务有效落地。一是根据国家“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有关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关于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及有关事宜的通知》(黔发改收费〔2021〕909号),明确我省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最高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期350元,具体收费标准由各市(州)制定,课后服务收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补助。我省9个市(州)均已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文件。二是根据我省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经与省发展改革委反复磋商,各市(州)在制定具体标准时按照县城以上学校每生每学期不超过350元,乡镇学校每生每学期250元左右执行,以减轻农村学校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三是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1〕158号),就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公示和经费使用等事项进行了明确。指导各地对脱贫家庭、家庭经济闲难学生等课后服务费要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减免。四是将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作为省教育厅“四下基层”调研检查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各地各义务教育学校切实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印发《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黔教函〔2021〕103号),明确把开展课后服务情况,包括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发放情况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考评体系。要求市、县教育督导部门把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情况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求责任督学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经常性督查。
(二)实施课程化管理,推进课后服务管理精细化。一是因校制宜“一校一案”开展课后服务。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印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学校实际“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人员调配、服务内容安排、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实施“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效衔接,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1〕158号),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对课后服务内容要实行课程化管理,以周为单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包括参与教师、服务内容和时间等要素的课后服务课程表,确保课后服务师、服务内容和时间等要素的课后服务课程表,确保课后服务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防止简单将所有课后服务时间仅用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强化教师关心关爱,保护好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一是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2021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强化师资保障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控制社会事务进校园,不得随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减少与教育无关的APP、微信公众号投票关注、统计报表填写等,完善优化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考核评价教师,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承担的非教学负担,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和延时托管服务。二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省教育厅关于强化师资保障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通知》《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黔教函〔2021〕103号)等文件,均明确各地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正确的激励导向机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三是正确处理教师“坐班弹性制”与参与课后服务的关系。鉴于我省部分学校在“双减”前未落实教师“坐班”要求,学校应实行全员“坐班”。在所有学校全面推行教师“坐班”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实际需要推进“弹性上下班制”。教师利用在校非课堂教学时间做好备课、教研、学习研讨、辅导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等工作。
(四)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2023年省教育厅联合省文明办等12家单位印发《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2022年,联合团省委印发《关于贵州共青团协助教育系统开展“双减”工作的通知》,联合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实施方案》等支持课后服务的文件方案,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一是发挥共青团、科协、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优势,发挥科学家、两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文化辅导员、“五老”人员作用,支持学校课后服务出成效。二是以省属高校、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院校为主,确定第一批25所参与课后服务高校。三是指导每个市(州)组织100名西部计划在岗志愿者立足岗位,就近就便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积极参与安置区青少年课后服务工作。四是省级层面聘请至少50名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每个市(州)聘请至少20名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县级建立拟聘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台账,充实课后服务工作力量。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持续以“双减”改革为重要机遇,加强部门协作,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化管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管理能力;强化督导检查,切实保障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加强教师关心关爱、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全面推进落实“五育”并举,真正让学生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