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全省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学前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有关情况
(一)加大财政投入为学前教育提供资金保障情况
一是省教育厅、财政厅每年及时将学前教育扩大资源中央、省级补助资金下达各地,支持各地不断补齐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扩增学前教育资源。同时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彩票公益金等资金用于支持学前教育项目建设。二是印发《关于印发切实加强财政教育经费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通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资金执行率的通知》等文件,对教育经费监管和执行提出相关要求,实行罚劣奖优机制,并将学前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执行率、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执行率列为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严禁地方挤占、拖欠、挪用专项补助资金,推动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到位。
(二)关于增加教师编制保障学前教育师资情况
截至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配备标准。从全国来看,学前教育教师编制缺口是一个共性的问题。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13〕9号),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全国各地各级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编制总量必须控制在2012年底数的范围内。2019年印发《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要求“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严控总量,统筹使用”。从中央对机构编制的相关政策要求来看,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是需要长期执行的,各地所需事业编制只能在总量内调剂解决。根据《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8〕32号)的要求,我省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一是借鉴国家“特岗计划”的方式,在招聘中创新性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从2016年起,各地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以地方“特岗计划”为主渠道,大力招聘学前教育教师。二是加大教师编制挖潜力度。2020年,省委印发《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省级统筹、市级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原则,盘活现有编制存量,加强幼儿园教师配备”。一方面充分挖掘教育系统外部编制,增加学前教育编制;一方面加大教育系统内部挖潜,调整和盘活现有编制资源。三是在编制总控、不得突破的前提下,针对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缺编严重的地区,鼓励探索“员额制”管理办法,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在职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四是加大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2017年,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地方事业编制挖潜创新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转变靠政府大包大揽的观念和思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缓解事业单位增编压力”的要求,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贵州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及管理办法》(黔教民办发〔2019〕91号),提出民办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全省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关于学位供给不足情况
省市县三级政府连续多年将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纳入“民生实事”,连续实施学前教育突破工程,有效缓解城镇地区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
(四)关于提升优质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情况
一是以“幼有善育”为主线,紧扣“政府善为、园所善治、家庭善引”三个维度,指导各地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之力、园、家、社协作之力和小幼协同之力,营造友善的育人环境。二是指导各地为适龄幼儿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不断强化家园协作科学育儿指导,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需求。
(五)关于公民并举的托幼服务情况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与《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定位不同,且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场地、设施、人员配备等与幼儿园要求存在差异。基于此,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我们鼓励有条件、有富余学位的幼儿园在满足辖区内幼儿入园的情况下,商卫健部门开展相应的托育试点。
(六)关于落实为教师减负规定要求情况
今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为教师减负工作安排,目前正在研制我省教师减负专项工作方案。同时,已面向全省省级单位征集2024年进校园清单,加强非教学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审批、报备制度,进一步做好教师减负的有关工作。
(七)关于幼儿园膳食营养情况
一是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惠及175.06万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二是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幼儿园食品安全规定,严格落实幼儿园用餐配餐管理要求,履行膳食营养、食品安全幼儿园主体责任和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缩小学前教育公民差距,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管住管好用活学前教育教师编制。逐步建成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