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5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10-22 11:24 字体:[]

张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入全球软件“盟主”LF基金会入黔促进我省“大数据”战略跨越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高等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省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建设情况

1.建立数据中心建设与产业配套的对接机制。一是加快建设至其余枢纽节点以及周边省份数据中心的高速直连电路和通信光缆,截至目前,已建成到38个城市的直连线路,出省带宽达4.53万Gbps。二是形成面向全国算力服务需求的时延圈保障能力,基本实现贵阳贵安算力枢纽单向网络时延至省内市州3ms;至周边省份、成渝及粤港澳10ms;至长三角、京津冀地区20ms。三是积极配合工信部出台关于开展国家算力枢纽网络质量监测的政策性文件,率先在全国搭建数据中心网络质量监测系统。在电信、移动、联通、华为公司的贵安集群数据中心机房内部署网络监测设备,监测贵安集群数据中心至贵州省各市州、全国省会城市、相关重点城市等47座城市城域网数据中心端到端单向网络时延。四是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夯实算力配套产业基础能力。2023年,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产业分别完成产值87.95亿元、23.18亿元、11.50亿元。支柱企业中,浪潮英信建设浪潮全国三大产业基地之一,带动服务器生产及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发展;云上鲲鹏公司自主创新品牌“兆瀚”系列服务器,为我省政务平台提供算力支持。

2.加快建立“东数西算”协作机制。一是推动提升网络通信层级架构,优化城市群间光缆,逐步优化贵州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等数据中心集群骨干网及传输路由,保障算力中心最短光缆接入,大幅减少跨区域时延和跳转。二是积极参与全国范围内的跨区域算力互联互通现网验证,组织贵州当地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互联网企业等厂商接入北京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验证实现算力标识注册、算网参数调度、身份认证管理、统一计费度量等功能,感知汇聚算力资源,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3.培育壮大算力服务产业。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算力及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发展,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大主导产业逐渐集聚成势,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是赴广东、杭州、云南等地考察,省政府赴香港招商,将数字经济作为与相关地区增强合作的优先领域,在数据共享开放、算力跨区域合作、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达成系列成果。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到北京、福州、深圳等地开展贵州算力推介招商活动,深入推动贵州算力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合作机会。据省招商引资数据平台显示,截至5月底,我省围绕算力基地新引进产业项目42个,约定投资总额62.07亿元,开工在建14个、已投产3个、前期准备25个。重点项目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贵安新区投资40亿元建设的贵安新区华为云贵安昇腾智算中心项目;中国新高教集团有限公司在清镇市投资5.9亿元建设的清镇市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建设项目;北京君盛泰石股份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白云区投资4.19亿元建设的贵阳高新区世纪恒通信息产业中心项目;东莞市旭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铜仁市碧江区投资2亿元建设的铜仁高新区智能终端ICR组件生产项目等。

(二)我省大数据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目前,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大数据相关领域本科专业布点106个,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个、软件工程10个、人工智能10个、通信工程7个、网络工程7个、网络空间安全2个、网络安全与执法1个、信息工程3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8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8个、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为贵州大学的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为贵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贵州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贵州财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贵阳学院的电子信息。2023年,我省新设立大数据类高校1所,为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同时不断加大对理工科特别是大数据专业招生指标的支持力度,包括大数据专业在内的理工科本科招生计划为9.59万人,较上年增长0.84%。总体来看,我省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数较多,且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每年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但从办学层次来看普遍不高,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较少,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能力较弱,对我省大数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

(二)茅台学院基本情况

茅台学院围绕酿酒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学科专业,面向产业链中的原辅料、生产加工、质量控制、酿造环境及副产物资源化、酒营销、酒文旅等环节设置了白酒酿造工程(2019年教育部审批增设)、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包装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学为主,管理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其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比60%,管理学类专业5个、占比33.33%,农学类专业1个、占比6.67%。现有在籍在校生数量4956人,工科学生数量3319人,占比66.97%。现有6系1部1院共8个教学单位,省级重点支持建设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厅级特色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4个。

二、下步工作思路

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布局,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建设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然而受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经济环境等多重制约,我省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发展仍面临“存得多、算得少”“冷数据多、热数据少”“基础设施多、产业转化少”等瓶颈问题。作为当今全球软件业的“盟主”,LF基金会入黔无疑对促进我省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契机,我厅下步拟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优化大数据及相关领域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一是在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工作中,指导和支持高校申报大数据相关专业。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理工科,特别是大数据相关专业招生指标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理工科在校生占比达到40%以上。三是将大数据相关领域的硕博学位授权点申报列入优先支持,指导和支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申报电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指导和支持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申报电子信息、密码等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二)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开源软件国际学院建设。一是加强与LF基金会的接触,鼓励高校积极参与LF基金会的开源项目,推动与LF基金会的技术交流,争取LF基金会的更多支持。二是支持茅台学院及我省其他高校加强与LF基金会的沟通,深入了解LF基金会的运作方式,提升本土高校的国际化视野。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等单位,共同商讨建设开源软件国际学院事宜,为贵州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开源软件人才,推动国际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成立独立的开源软件国际大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