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科创训”融合互促
“岗课赛证思”融通提质
——培养复合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高技术技能人才
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贵州交通职业大学通过打造“产教科创训”五位一体融合平台和“岗课赛证思”综合育人新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造党建业务融合新引擎
将党建责任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业务职责深度绑定,形成“一岗双责”制度框架。发挥“精英汽车”党建育人品牌,通过“课程思政—基地联动—协同育人”三维路径,将长征精神与“三线”精神转化为内生动力,为培养复合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高技术技能人才注入强大动力。
(二)构建“产教科创训”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贵阳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园区管委会、企业、学校和行业的紧密协作网络,共建高水平实验室和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引导教师深入参与科研和技术创新,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同步提升。铸就学校以“智力”服务企业、企业以“物力”支持专业的发展格局。
(三)搭建“岗课赛证”+“课程思政”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深挖贵州红色文化富矿,萃取时代精神精华,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深度剖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需求,精准定位复合型岗位核心任务,拆解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6类岗位的100余项能力要素,转换岗位能力要求为技能图谱,形成认知实践(虚拟仿真平台)→模块实训(企业典型生产任务)→创新工坊(实车改装)的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
(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联合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打造“贵州山区高速公路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平台,面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等3个方向开展研究,瞄准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与贵州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参与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智能网联汽车(基于城市道路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车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研究。
(五)课程改革实现多元协同
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将智能测试技术、车路协同算法等12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创新开发融入西部山区复杂路况特征的实景化教学资源库。依托3.5公里智能网联测试道路+500G场景集数字资源,实施“任务工单驱动、实景数据赋能”的教学模式改革,师生联合完成山区弯道雷达感知优化等23项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以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专业课程改革试点为契机,运用AI大模型构建模块化数字课程体系,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测试技术》等5门数字教材,创新打造具备智能答疑、学习画像分析等功能的AI教学助手,形成“教学场景虚实融通、培养过程数据可视、育人成效精准评价”的智慧化教学新范式,产教融合案例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
(六)提升山地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数字孪生、元宇宙技术为核心,开发匹配山地场景的70余项智能化教学项目,构建“喀斯特山地道路元宇宙平台”,实现学生在虚实空间中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链条的沉浸式实训。建成贵州首个产教融合型智能网联实车测试示范场,覆盖专业车辆、无人编队等全维度测试需求。研发成果运用于贵州车企产线,实现技术闭环验证。形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一体化链路。
二、成果成效
一是打造“课程思政”品牌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应用研究、智行天下,网联人生课程思政教育素材—以智慧汽车测试场为构想分别入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4年度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类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及素材库项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应用》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立项建设教材名单。
二是助力师生成长。近五年,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及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0余项。大部分学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教师获企业认证证书数10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名等。
三是助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企业的新突破。联合企业技术攻关,共同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年输出技术技能人才50余人。《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入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职专业标准研制项目。助力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获得贵阳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该产教融合案例成功获贵州新闻联播等媒体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