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战线联播
贵阳市打好特殊教育“组合拳” 推动特殊儿童“上好学”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贵阳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将普特融合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师资培养等领域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其中市教育局直属1所(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十五年一贯制听障视障学校;区(市、县)级9所,以接收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学生为主;市民政局直管孤残儿童特教学校1所。已建成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区级资源中心9个、资源教室31个,培育省级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验学校(园)18所,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89%。

优化办学条件,夯实发展基础。贵阳市持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筑牢特殊儿童成长发展保障基石。2024年,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6200元;“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特教事业,其中2021年投入7781万元、2022年投入18615万元、2023年投入10304万元、2024年投入8765万元,同时投入3亿余元建设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通过资金保障,有力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升级、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市特教办学基础,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与成长支持,助力其更好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创新育人模式,赋能学生成长。贵阳市各区(市、县)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发展路径,形成多元育人模式。南明区聚焦特殊学生“上好学”目标,以“教育和医学评估为安置依据,以幼教融合为起点、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职特融合为保障”,抓实资源整合、融合教育、依教带训,2024年底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云岩区推行全融合与半融合教育并行模式,落实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花溪区为特殊儿童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及配套课程,成效显著;乌当区构建“区级资源中心—普特融合培育—学校资源教室”三级专业支持体系,形成“中心辐射、两点散发”特教布局,各区通过特色模式共同推动区域特教高质量发展。

深化区域协同,健全保障体系。健全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特殊教育工作高效落实。通过联合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召开工作调度会,通报特殊儿童入学评估、安置进展,解决堵点。经费上,落实特教学校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经费,加强资金监管;人员上,按需求配齐特教专干、教研员、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基础上,未建特教学校的区县将其纳入规划,明确建设事项,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将对标《贵阳市“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工作调度指导力度,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规模,鼓励各区县向学前、高中阶段延伸办学,持续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注:素材来源于《贵州教育报》,对原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