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凯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饮食质量,促进学生健康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省经过五年努力,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为基本特征的“贵州特色”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5个县全面进行国家试点;除云岩区因无农村学校未实施外,其他22个县先后开展了地方试点,实现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80万农村中小学生。实施五年来,缓解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有了明显改善。根据疾控部门的监测显示,我省多数学校营养餐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及部分微量元素达到了国家标准,有效保障了贫困地区大部分学生的基本营养需求,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状况正在发生着重要转变。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反映,在五年的实践过程中,各地也暴露了不同程度存在学校食堂不标准、配餐不科学、原材料采购不稳定、从业人员不稳定、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省政府和我厅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和下发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2016年8月24日,我厅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工作视频会议;2016年9月14日,下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贵州特色”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的通知》(黔教助发〔2016〕247号);2016年12月19日,省人民政府陈鸣明副省长在思南县组织召开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现场推进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在五年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持续推进“贵州特色”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体制机制和关键环节的提质升级。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推进政府保障能力提质升级。要求各地政府认真总结营养改善计划的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专题研究解决问题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健全管理队伍和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配齐工作人员,实现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建立食堂工勤人员长效保障机制,足额配备食堂工勤人员,由县级财政要全额预算解决工勤人员工资社保待遇,保障食堂工勤人员基本稳定。
二是推进管理制度建设提质升级。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适应发展的需要,按照“确保质量、降低成本、就近取材、品种多样”的原则,对大宗原材料实施“四统(统招、统购、统配、统送)”采购,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所有食品原材料“四统”采购,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供餐企业严格审查、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实行“校财局管”报账制度,健全完善学校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拨付、报账、结算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做到资金使用透明。
三是推进食堂设施设备提质升级。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尽快实现全省学校食堂规范运行。推进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定期达标,对目前未办理完善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学校食堂,必须在2017年底前全部办理完善餐饮服务许可证,做到依法经营。分类提升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级,2018年底前,全省60%以上中学和500人以上的小学食堂升级获得B级以上餐饮服务许可证;2020年底前,100%的中学和500人以上的小学食堂升级获得B级以上餐饮服务许可证。
四是推进供餐质量提质升级。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营养、均衡的配餐食谱供各学校选用,一周一换,“三菜一汤”。配餐食谱要保障供餐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满足各个阶段学生成长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免费午餐”的错误认识,实行“4+X”,动员家长适当承担部分营养餐费用,提高供餐质量,改善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五是推进管理手段提质升级。要求各地以推进信息化管理为重点,在学校食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重要区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监控,通过接入网络,实现食品监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远程即时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生产不留死角。按照大数据要求,利用电脑、手机等,对补助资金、原料采购、食品安全、供餐质量等进行有效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
六是推进“食育”教育提质升级。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食育”实施方案,有效开展节约粮食教育、饮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营养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文化教育、食物知识教育、与食品相关的环保教育、烹饪知识和技能教育,养成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实现终生健康。大力建设“文明食堂”,打造“文化食堂”,让食堂成为 “食育”重要场所。
目前,各地各校正在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有序推进工作。下一步,我厅将加强对各地的监督管理,保障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再次感谢您提出的这些富有针对性,政策水平很高的建议。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我厅提出更多的指导性意见。
贵州省教育厅
2017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