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1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9-07 09:21 字体:[]

徐卓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大学城城市功能、改善大学城研学环境、建设贵州科研高低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大学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合理规划,将大学城城市功能建设及环境改造提升纳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

目前,贵安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贵阳市自然资源局共同编制了《贵阳贵安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对融合发展提出的空间发展格局纳入在编的贵安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基于区域协调格局,规划构建“两轴、一带、三区”的全域国土空间结构,推动两地区域之间的功能整合和升级,打造黔中城市群核心区。同时,贵阳贵安两地科学合理编制了《贵安新区直管区202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大学城片区计划供应为23宗,面积约2281.92亩。保证重大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商业服务、环境建设的土地供应,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合理保障生态工程建设所需用地,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二、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新格局,打造贵阳贵安半小时通勤圈,有效疏解决大学城出行难,推动大学城公共设施建设

贵阳市政府将按照规划的“一轴、五环、九横、十纵”互联互通道路路网结构为基础,持续推进贵阳贵安互联互通交通融合发展,推动两地铁路、轨道、有轨电车、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构建地面、地下、地上立体化综合交通新格局,打造贵阳贵安半小时通勤圈。

一是大力推进数博大道建设。数博大道作为贵阳贵安南北向重要连接线,向北延伸至修文县龙场镇,经贵阳市观山湖区、高新区,向南延伸至花溪大学城,串联修文县、高新区、白云区、观山湖区、三马片区、阿哈湖、花溪区、贵安新区等区域,全长62.5公里,是贵阳贵安两地重要的交通大道、景观大道、产业大道、智慧大道。其中数博大道南延伸段,起于太金线,终于思雅路(思孟路交叉口),全长约21.36km,途经大学城区域,是贵阳贵安互联互通骨架路网的重要交通干线,为串联大学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今后将作为大学城片区重要交通发展主轴,便利大众出行,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数博大道南延段建设已纳入“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现实施方案已基本完成,市城投公司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二是积极推进轨道、有轨电车等交通规划建设。2010年9月和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分别批复了两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共6个项目(1号线、2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S1线一期、S2线一期北段),其中在已批复的线网规划中,S4线从西向东串联马场科技城、花溪大学城、经开区及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为途径大学城内重要轨道交通线。根据《贵阳市有轨电车线网规划(2019-2035)》,有轨电车T5线起终点为:贵阳北站——北部环线。该条规划线路不仅增强观山湖区与老城区、花溪主城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同时还服务贵阳北站、恒大帝景、花果园、阿哈湖湿地公园、小孟工业园、童世界、大学城、青岩古镇等大型居住区、客源点,为大学城连接老城区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公共出行方式。其中花溪至大学城有轨电车示范线,起终点即为贵州民族大学——花溪南站,该线路沿南北服务大学城,与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沿思雅路、思孟路敷设,线路全长约9.1公里,是大学城接驳轨道交通3号线的重要交通线路,能有效做到有轨电车与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实现大学城片区与中心城区、大学城与车站,大学城内部各高校之间的有效快捷通道。当前,贵阳贵安两地正加快推进市域环城快铁贵安站点,以及站前广场、公交停保场等配套建设和湖林支线改迁工作,并按照公共交通规划发展目标,五年内计划启动轨道S2线及中低运量公交及有轨电车系统建设,实现新区与贵阳市铁路、轨道、有轨电车成环成网建设运营。至2035年,建成结构完善、层次丰富、功能齐全、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交通体系。

三是全力推动贵阳贵安境内“四环”规划建设。贵阳“四环”全长约305公里,串联黔南州龙里、贵定、惠水、长顺,安顺平坝及贵阳市清镇、修文和乌当区等8个区域,围合面积约6008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700多万人。贵阳市负责实施“四环”的西北段建设工作,即贵州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该段全长127公里(贵阳贵安85公里、黔南州4公里、安顺25公里、沪昆高速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共线13公里),可与贵遵、贵金古、贵黔等7条高速射线实现交通转换。项目主线沿线经贵阳贵安11个乡镇,分别为:乌当区羊昌、新场2个乡镇,修文县扎佐、龙场、谷堡3个乡镇,清镇市暗流、卫城、站街3个乡镇,贵安新区十字、夏云、高峰3个乡镇。“四环”与“一轴、五环、九横、十纵”的城市骨干路网的二十六大道、贵黄路、贵龙大道、贵安大道、黔中大道等横向骨架道路,数博大道、产业大道、同城大道等纵向骨架道路衔接,不仅有利于贵阳贵安交通通行能力的提升,更将带动黔中组团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三、提升产学研用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区

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为加强大学城校地合作,贵阳贵安建立了协同联动的科技服务领导工作机制,编制了贵阳贵安“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共同培育孵化服务企业,并在“强省会”五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推动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等创新载体联动发展。2021年3月初,省科技厅组织贵安新区及高新区专题研究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联动发展事宜,目前,省科技厅、教育厅正与有关部门商定协调形成工作机制,推动贵州科技创新集聚区的建设。2021年5月,教育厅以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览会的举办为契机,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双一流”重点高校,力争在贵阳贵安建设研究院。

此外,为发挥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平台及大学城高校集聚优势,2020年8月,省科技厅、贵安新区管委会充分论证后,明确在“两大一超”的基础上,建设贵州科学数据中心。目前正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贵州科学数据中心定位为立足省级有国际影响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一体化大型综合研究基地,积极申报国家项目和国家级实验室,逐步升级为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任务是在生物医学、天文数据、遥感数据、科技文献等领域开展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为全省科技创新、产业提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开放的科研环境;建设内容包含贵安超算中心及生物医学、天文(FAST)、遥感、文献数据中心等五个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