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久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提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认真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特色技艺和其他文化遗产等六个方面作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的教育。同时,适量适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内容,全学科覆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创新实施途径,不断丰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载体
一是发挥节日仪式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文化感和体验感。利用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节日开展以理想信念、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加强革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精心设计、组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贵青杯”系列活动,开展“建党百年·墨香书法”展示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活动、“从小学党史 经典话百年”课本剧展演活动、“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等,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组织校外研学实践。各中小学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各中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悬挂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等,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建设水平。
三、强化目标引领,提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
一是纳入中考考试内容,实施中考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范围。二是支持传统文化特色普通高中发展。印发《贵州省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方案(试行)》,将传统文化设置为十六个特色领域及评价要点的组成内容,引领普通高中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西秀区旧州中学、修文县第一中学被评选为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特色学校,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用于学校特色建设和发展。三是联合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归纳、提炼,融入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中,通过各类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同时,开设传统文化类社团,如书法、武术、诗词、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下一步,我厅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学生亲近中华经典、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依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贵青杯”等系列活动,依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主题教育等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加强对学校的统筹、指导,强化培训力度,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