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全省于2018年率先在西部地区提前两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二是2021年3月,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及时调整了加分区域和加分分值等加分政策。三是支持乡村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在1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办高中民族班,支持贵州大学等4所高校举办民族预科班,支持贵州民族大学等6所院校招收民汉双语预科,支持铜仁学院等4所院校招收民汉双语民族班。
二、多措并举振兴乡村教育
一是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加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加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力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特岗计划”补充乡村教师,利用“国培计划”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充分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有利契机,全省66个连片贫困县2632所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与东部协作帮扶城市优质学校结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并通过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对所辖村小、教学点进行辐射,实现全省农村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四是积极发动省内优质学校帮扶乡村学校,贵阳市对口帮扶关岭县、长顺县、从江县、威宁县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长顺县民族中学、从江县大歹小学、威宁县石门小学和迤那二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五是支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19所中、高职院校开展民族职业项目,支持贵州民族大学等2所高校开展民族教育特色学科建设,围绕支持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推进民族特色学科发展,培养大量少数民族优秀实用型人才,助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三、高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强专兼职教师的调配,不断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水平。把性健康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视解决学生青春期问题。二是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好卫生健康课,结合学生年龄和生理规律,开展性健康教育。三是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讲授性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学生成长,加强家庭性健康教育。四是联合省妇联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活动,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