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贵州省委: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收悉,此建议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门始终把广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着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的意识及能力。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指导各地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并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内容,指导推动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二是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工作要求,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4个方面,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作出了整体制度安排,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学校在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家校联系中,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知识,引导家长学习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特征,沟通反映孩子心理状况,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同时,建立社区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普及、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为家长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导服务。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一是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指导和督促学校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在心理健康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逐步落实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的工作要求。二是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分期分批进行国家级、省级培训,指导各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同时支持高校增设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源头培养。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安排,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丰富专题教育资源,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其中,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四是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健全完善“学校-班级-个人”三级预警网络,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党团骨干、学生寝室室长等群体,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主动采取干预举措,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对出现高危倾向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帮扶,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异常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及时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
三、完善心理辅导设施场所
一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指导县级教育部门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咨询辅导服务,创造条件开通24小时阳光心理援助热线、网络预约专线和咨询邮箱等途径,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二是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学期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注重对测评结果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每学期排查结果形成总体排查台账,对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等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对有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等特殊人员建立特殊人员台账。三是做好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针对辅导,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学生的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四、推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利用交流会、培训等方式,推广我省岑巩县和麻江县做得较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各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目标、有方案、有机制,有措施,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岑巩县成立县中小学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小组,将心理干预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进行教学,心理学课程开展每周达0.5学时,学生测评次数每人每年达2次;麻江县对全县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规范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心理健康师资不足的采用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普测。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正面引领,切实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感谢贵委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