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贵州高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科技与农业的融合是发展现代化新型农业的必然前提”的答复
近年来,我省积极支持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及大学生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培养力度。按照《贵州省“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实施意见》要求,我省将大力支持涉农的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鼓励涉农本科高校建设一批农林专业“金专”,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开展涉农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组织学生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等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乡村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按照《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1〕14号)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要求。我厅积极整合高等教育机构、县域职教中心、农技站等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5个以上示范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适应县域产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
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黔府发〔2020〕13号)等文件要求,切实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示范校、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其办学水平,提高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经厅党组研究同意,报省财政厅备案,我厅拟投入169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校、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学校购置教学、实习、实训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补助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学实训用房建设、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开展职教脱贫等。
二、关于“贵州省要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答复
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未来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与“三农”专业学生。省教育厅积极引导、指导贵州各高校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要求贵州各高校必须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出台《关于做好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鼓励支持基层就业创业,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扩大基层就业项目,协调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安排,办好 2022 年国有企业“国聘行动”,为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创造条件。2022 年全省“特岗计划”拟招聘 6000 人,“三支一扶”拟招聘 800 人,“西部计划”拟招聘 5500 人。各地各高校要强化宣传,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基层项目招录工作,落实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我省基层和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印发《全省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量化目标,深入落实“一把手”工程,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在全省高校范围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帮助更多毕业生知晓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印发《全省高校就业促进周和“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方案》,采取“扶上马、送一程、做后盾”的工作制度,为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下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关于“培养工匠精神”的答复
2020年出台《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措施》,拟建设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3—5所、贵州高水平高职院校15所左右、贵州中职强基工程学校100所左右,高水平省级公共实习实训平台1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0个,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0个左右,紧密结合贵州重点产业布局建成高水平的特色骨干专业(群)200个,培育一大批职教名师名徒、形成“黔匠”品牌。
出台《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实施“黔匠”培养工程。紧扣三大战略行动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向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等产业领域,在中高职业院校中建设50个黔匠工坊项目,培养培训“黔匠”人才,每年定向培养输送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举办全省水果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和植保贵州选拔赛决赛等赛项。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四、关于“改革传统涉农学科专业,加快建设新型涉农专业”的答复
一是制定《职成教处关于落实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有关规划的措施》,提出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在全省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全省遴选建设10个。支持中高职职业院校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全省遴选建设30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特色培训。围绕我省十二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开发一批实用、易懂的新型活页式培训教材,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乡村治理等人才培训。二是为增强全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链能力,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战略,省教育厅下发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服务32个产业链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全省职业院校围绕蔬菜等27个产业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各市(州)教育局,各职业院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引导全省职业院校围绕我省产业革命中的12个重点农业产业等实际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着力培养符合我省实际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印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通知》,指导全省36所高职院校和100所中职学校开展协同发展,不定期对协同发展工作成效进行督导,协同发展工作效果显著。各高职院校利用其在区域或行业的优势资源,指导中职学校在区域内开展技能培训或技术服务活动,共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紫云、纳雍、威宁、赫章、沿河、从江、榕江、晴隆、望谟等9个出列县的中职学校,通过协同工作加强对属地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助推地方实现造血式扶贫。剑河县中等职业学校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了食用菌相关专业,为剑河县培养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为剑河县研发的食用菌菌酱产品,已在剑河黔味味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并成功上市推广销售。四是引导全省职业院校紧扣产业发展需要,以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园艺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对接当地产业服务当地经济。如:六盘水学院与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就刺梨种植、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刺梨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与六盘水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就猕猴桃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共同推动“凉都三宝”走出六盘水、走向世界。
五、关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新型农业人才”的答复
印发《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切实做好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高职院校聚集十二个农业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涉及的相关专业建设,将扩招的重点放在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印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服务32个产业链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职业院校立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推动“四化”建设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制定《职成教处关于落实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有关规划的措施》,提出按照育人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健全、培训资源丰富的标准,开展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校创建,鼓励中高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校积极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学历人才定制培养,每所示范校每年招生100名以上。示范带动全省职业院校聚焦优质资源,聚焦乡村产业,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乡村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六、关于“提供制度保障”的答复
制定《职成教处关于落实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有关规划的措施》,提出鼓励职业院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办涉农专业;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乡村振兴示范校的资金、项目倾斜力度;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专业群建设行动、产教融合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行动,积极支持我省有关涉农职业院校围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和专业群,鼓励我省“双高计划”中的涉农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措施。如贵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开设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办学基础好、人才需求旺的专业,开设专业由办学之初的5个增加到31个,农业类专业和直接服务农业相关专业占比达90%,基本覆盖全省确立的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办强传统骨干专业、拓展新兴优势专业,实现畜牧兽医、生态农业、农业机电等传统专业与食用菌生产、农村金融、药品经营与管理等新办专业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的格局。学院的建立适应了贵州区域经济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学生规模从建院之初500余人增至现在12000余人。
省教育厅不仅发挥院校教师在基层解决难题、成果转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专家作用,每年还积极派遣省教育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深入一线开展助农脱贫工作,为当地农业产业、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积极努力,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同时,积极引导院校围绕服务水果、生态家禽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组建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等组成专家团队,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如贵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家团队+大学生+生产企业或种养殖户”的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围绕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组建家禽产业技术、喀斯特适生植物、食用菌产业技术、辣椒产业技术等研究团队,建立“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的科研体系。农职院还充分发挥党建扶贫、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团等平台作用,生态家禽、生猪等技术服务团队和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根据生产需要针对性提供精准化服务,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难题,帮助经营主体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我省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在资金和项目上向“三农”专业和院校倾斜,改善其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更多更高质量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再次感谢你委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为我省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