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07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9-21 10:17 字体:[]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基础教育大数据管理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引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师生员工动向汇聚管理方面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健康码”已经正式下线,目前暂未有采集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同住人等时空信息的要求。

二、推进教学方式向OMO教学方式转型,加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方面

我厅积极推动教学方式转型,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是初步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提供丰富教育资源保障。2018年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满足80万教师、800万学生、1.2万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现有资源覆盖中小学40个学科,资源总数25万条,教学应用12款。实现与各市(州)自建平台互联互通,初步构建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现有功能模块5个,包括教研活动、人人通空间、省级资源、三个课堂和资讯等。二是开发“阳光校园 空中黔课”课程资源,提升应对突发疫情事件能力。完成8000余节“阳光校园·空中黔课”网络课程录制,课程资源覆盖学前至高中各学段全部学科,同时将资源部署到省级资源平台,供全省师生免费使用,确保疫情期间“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全面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应用。在全省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应用,组建省级专家指导团队,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双师课堂、教师备课、课后服务等九大应用场景,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探索传统课堂向OMO教学方式转型提供有效经验。

下一步,我厅将加强省级教育资源平台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贯通联动,不断丰富优质资源供给方式,提升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结合贵州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传统技艺等特色,大力推进体育、美育、劳育资源供给,加强抗疫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的资源建设,满足师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实施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暨竞赛活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竞赛等活动。以赛促用,构建本土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线上线下教学能力。

三、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加强多种形式心理健康管理方面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大数据应用方面涉及到很多现实问题:一是数据的存储与保密。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在平台中得到保障。二是各市(州)、高校已有心理测评平台,但还未实现信息互通,如何实现省、市(州)、学校的信息整合互通,也是我们下一步待计划解决的问题。三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工服务人员。全省的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人员缺乏,从事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强,实践中,可能会因心理咨询师不够专业而导致接受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症状更为严重,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和没有长期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将难以胜任此工作。测评对象通过网上的测评,还可能存在故意隐匿病情和回避内心真实想法等行为,导致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真实性会大打折扣。

尽管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下一步,我厅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各平台间数据的整合互通。

四、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健全智慧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方面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8〕183号)和《贵州省省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黔府办函〔2019〕26号)的要求,我厅于2020年向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报送了“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包含校园安全管理、驾驶舱、贵州省高考改革系统等10余个系统。2021年,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批复建设。2022年1月18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为保障“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厅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科学统筹,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夯实保障,做好高位谋划
    一是夯实保障。我厅与省大数据局、省广电局、省广电网络公司共同成立领导小组,我厅主要领导和省大数据局局长共同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分三个组,综合管理组、工程建设组和应用推动组。各市(州)比照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信息畅通、上下联动、权责明确,为快速、有序、全面推进“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科学统筹。在推进过程以系统思维,按照专家引领、按需建设、集约建设的原则科学统筹长远发展与阶段性建设。多次组织专家咨询会、论证会科学制定相关技术方案、建设标准。根据厅内各业务处室、各市(州)、县(市、区)、校的实际需求,采用积木式思维、插件式方法,分级模块化、菜单化模式开展建设。建设过程充分整合现有系统、平台、资源和应用,充分利旧,避免重复浪费。
    三是制定规划。制定了搭建“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三全平台的三年工作方案。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数字校园,提升教学质量,助力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五个部分。

(二)开发“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平台

一是按需建设。根据我厅各业务处室需求开发平台。平台统一建设,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不同需求,省-市-县-校四级使用,根据各级工作重点的不同,应用的功能有所区别。实现省、市州、县区、学校四级数据横向连接、纵向贯通。开发安全管理、空间黔课、东西部优质教学资源承接辐射、营养餐管理、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台账、中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统招生等系统。

二是融合协同。根据我省大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要求,“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平台采用大中台、小应用的方式整合我厅已有信息系统,推动教育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应用协同,形成教育数字化大平台。

(三)以教育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战
    积极谋划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率先在全国由全省统一推出统一录播课程、统一课表安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的“阳光校园·空中黔课”网络课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为进一步充实完善我省基础教育全学段的“空中黔课”课程资源,提高教育系统应对突发疫情事件能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紧紧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目标,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你委提出的富有针对性、政策水平很高的建议,希望你委能继续关注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我厅提出更多的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