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贺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贵港两地高中生文化教育交流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贵港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贵港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贵州与香港两地教育交流日趋紧密,合作成效明显。一是在贵港师生双向交流方面。2016年以来,港澳多所大中小学校长、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来黔交流访问、参加学术会议1200余人次,同时我省启动实施“千人海外留学计划”、中小学生夏冬令营研学活动,选派师生赴港澳开展交流及研学2100余人次。2023年以实施“香港中小学校长贵州行”等系列活动,先后邀请港澳有关学校及教育机构师生来黔交流800余人次;同时我们选派1600余名师生赴港澳开展交流学习。经与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积极沟通对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正式确定贵州为2023/24学年香港公民科高中学生内地考察中的新增路线,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香港高中生及带队老师到贵州开展文化体验和交流学习。二是在贵港缔结姊妹校方面。近年来,我们会同省委统战部实施贵港澳教育交流活动暨缔结姊妹学校计划,其中2023-2024年推动新增9对贵港姊妹学校,并共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推动促成贵港两地缔结姊妹学校40对。通过手牵手,缔结协作,创新设计姊妹校学生同上一门课、语文课程联读、探索国画、中草药香包制作、民间手工艺文化实践等活动。姊妹学校间频繁互动,为推动双方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贵港两地青少年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在学习互鉴中一起传承文化纽带,增进情感联系,为今后教育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在打造“研学品牌”路线方面。近年我们依托贵州现有资源和优势,以贵州“路桥”为特色,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启动实施“桥见”贵州项目活动,通过贵州世界级工程大桥为活动注脚,结合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参观、研学、座谈交流等形式让香港青少年从贵州省的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领域等多方视角,进一步了解贵州的发展“奇迹”,深度感受贵州城乡之美、交通之美、生态之美、教育之美。四是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方面。2023年,贵州省教育厅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NKLGP)与香港科技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贵州省教育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达成签订合作备忘录的意向。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教育合作,紧紧围绕您提案中提出的“建立人才输送链,选派贵州重点中学学生到香港修读DSE高中课程、加强贵港教育间深度合作及扩大贵州教育对外宣传等建议,加强与相关单位及部门联系,深入思考,统筹谋划,积极推动贵港两地教育交流合作走深走实,实现创新发展。一是推动落实贵港教育合作协议。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的联系,推动贵港两地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各阶段的人才联合、融合培养。在我厅与香港特区教育局合作备忘录框架内,联合省有关单位对推动贵港两地学生文化教育交流和香港DSE高中课程予以可行性研究。二是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展互访规模。充分借助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项目,加大选派我省师生赴香港交流学习力度,同时紧紧围绕贵州历史、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环境、路桥建设、脱贫致富、新兴科技等主题,积极思考谋划交流活动内容和形式,打造香港师生贵州研学精品路线,做实香港公民科学生内地考察团赴贵州交流团组计划。三是创新特色亮点,打造品牌标杆。依托贵州现有资源和优势,以贵州“路桥”为特色亮点,将“桥见”贵州做成品牌项目,组织更多香港青年到贵州考察交流学习,围绕贵州文化符号继续深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香港师生来黔交流的主题活动,加强双方师生认识了解,增进友谊,助推教育共同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姊妹校纽带作用,进一步创新活动设计。持续做好贵港澳教育交流暨缔结姊妹学校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贵港姊妹校的建立,以组织开展姊妹学校“同上一门课”、插班学习和文体交流体验,举办姊妹校间艺术类比赛或交流活动,丰富贵港青少年间的交流内涵,以增强贵港两地学生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深厚友谊的建立,深化贵港青少年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凝聚爱国情感共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