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新时代职普协调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职普协调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省教育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站位、高质量推进职普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禀赋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的空间和通道。目前,已取得阶段性实效。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抓职普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普融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省教育厅推动职普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省教育厅也充分认识到,推动职普协调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根本要求,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法规、政策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省教育厅始终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从结构调整和实施路径入手,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逐步健全职普协调发展的制度机制,指导各地抓好职普协调发展。另外,坚持从源头入手,每年结合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学位、容量等情况,合理制定高中教育阶段招生计划,推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建设、招生规模、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协调发展。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职普横向融通的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改善办学条件抓职普协调发展。坚持“欠发达省办大教育”,牢牢把握改善办学条件这个关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省级资金支持,构建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巩固中职、办优高职、发展好本科职业教育,同时建好建强普通高中。一是加强职普教育经费投入。坚持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连续9年压缩各级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的5%以上办教育,投入200余亿元实施中职“百校大战”,投入190余亿元建设贵州清镇职教城。不断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原有投入不减的基础上,明确从2021年起至2025年,每年新增5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近五年投入普通高中经费从8.52亿元增至14.79亿元,且逐年增加。出台《贵州省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将生均公用经费由700元/每生·年标准提高到1000元/每生·年。二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中职强基工程、“双优”工程和高职“双高”计划。纳入办学达标学校数179所,达标146所,达标率82%(其中,纳入达标高职学校45所,达标38所,达标率84% ;纳入达标中职学校134所,达标108所,达标率80.5%)。立项建设中职强基校93所、省级优质中职学校48所和省级“双高”院校23所,建成职业本科院校2所。三是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强县中”行动计划,全省建成示范性普通高中145所(其中:一类19所,二类67所,三类49所,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累计新建、扩建普通高中177所,新增学位7.53万个,支持各地消除大班额1955个(其中:消除大班额1177个,超大班额778个)。
(三)持续深化改革抓职普协调发展。坚持试点先行,通过“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方式,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提升教育领域改革开放水平。一是开展职普互通班试点。指导贵阳、遵义、铜仁、黔西南州、毕节、安顺等6个市(州)制定“职普互通”实施方案,通过在中职学校开设“职普互通班”、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等方式,探索职普教育资源互通、学籍互转、学分互认、课程互学、教师互聘等办学模式,推动“职普互通”试点取得实效。经统计,“职普互通班”试点人数达到2.4万人,满足了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职普互通“高速公路”有序运行。二是推进综合高中建设。抓好示范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建设,建成安顺关岭综合高中,并同步开设普通高中班、职普融通班、“3+3”贯通班、中职班,形成省级职普融通特色。三是打通中职直通本科“断点”。2023年全面启动“3+4”中本衔接试点,招录首批考生984名,架起了中职学生直通本科的“立交桥”。2024年持续开展“3+4”中本衔接培养,计划招生1460人,招生计划同比增长48.37%。四是打破职业教育止步高职专科的“天花板”。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进4年制职教本科建设,建成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职业教育短板稳步补齐。五是健全职教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一贯制直升、分类招生考试、专升本联合培养等组合式贯通培养方式,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衔接培养机制,职业院校学生就读本科的渠道更加畅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形成新机制。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持续把职普协调发展作为我省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职普协调发展评价、省域资历框架、省级技能荣誉等制度,为职普协调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育质量,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持续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确保2025年达标率达到90%。持续开展中职校风学风专项整治,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校园治理水平。持续实施中职强基工程、“双优”工程,整合优化中职学校资源布局,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持续实施高职“双高”计划,稳步推进职业本科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通过“3+2”中高职贯通试点、“3+2”专升本贯通、“3+4”中本衔接等培养方式,加快完善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普通高中建设。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持续落实“强县中”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普通高中,重点建设一批优质高中、“家门口”高中,全面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提高教师待遇,引进和招聘优秀人才,改善普通高中教师结构,壮大师资力量。三是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用好用足现有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在不产生新的大班额前提下,结合实际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三)持续推进职普融通,强化试点先行,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开创新局面。一是试点举办综合高中。立足地方教育发展资源和学校办学实际,坚持整体统筹与局部试点相结合,适度扩大综合高中试点。今年拟在毕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市(州)遴选4个左右较为成熟的县,开展综合高中试点,推动职普教育实现“双向流动”。二是提高职普融通比例。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各自体系基础上实现沟通衔接、融通发展。从今年起,将“职普互通班”比例从原来的2%提高至10%,不断优化职普课程设置,推动课程融通、升学融通,为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样化选择,增强职普教育融合力。
(四)持续凝聚各方合力,做好宣传引导,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焕发新生机。开展职业教育宣传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广泛宣传宣讲职业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增加“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中工匠比例,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形成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浓厚氛围,逐步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鼓励中小学学校编制职业启蒙教育读本,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和研学体验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教育引导更多中小学生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严格按照人社部有关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要求,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特别是落实特定高技能毕业生通过直接考察方式招录到相关岗位,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