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我省本科生出国深造的支持,提升高水平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提升我省高水平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加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先后制定和出台了系列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省内高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主线,不断加大投入,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深化与国(境)外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是做实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自2021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教育对外开放要求,积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人才。近三年来,争取教育部支持,获新增国家公派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4项,大力实施国家及地方公派“百人计划”“双百人计划”,选派500余名高校及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赴国外留学及研修。二是实施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拓展高校青年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和学习能力,2014年来,由省级财政支持,省教育厅与高校按1:1的经费配套,实施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资助高校选派优秀在校大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自项目实施以来,已推动高校选派1万余名高校优秀在校大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三是支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为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教育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我省13所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23个,开设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每年在校生规模约4500人,办学层次涵盖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二、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一是加强产才融合,构建产才协同育人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成立“校工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关于“校工结合”助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和高校协同发展。2024年,组织了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航天职院、贵州航空职院等6所院校与航天科工集团、黎阳发动机等10家重点企业就产业科技人才现状、产业人才发展需求、院校人才供给、院校专业优化设置,以及联合开展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打通国际化人才出国留学、引导留学人员回黔工作,加快推进校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座谈调研,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我省理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我省“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重点产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支持鼓励跨校、校企之间开展协同教学人才培养,增强人才自主供给培养能力。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产业技术创新副总”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行动方案》,采取“揭榜挂帅”的形式,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从贵州大学选聘一批具有服务意愿强、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博士研究人才团队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担任“产业技术创新副总”,无偿提供技术创新指导服务。自启动以来共有192家企业提出“榜单”需求,共从贵州大学选派56名博士研究生及其团队“揭榜挂帅”服务了76家企业,开展技术指导388人次,技术培训138人次,培养技术人才378人,帮助企业引进10名研究生和1名博士,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6个,参与开展项目、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47个,申报项目55个、申报项目获得政府补助1100万元。二是加强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围绕加强企业职工职业技术技能提升培训,指导各地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及相关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培训行动,以职业院校、优势企业为依托,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推进企业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近两年来,累计开展订单式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25985人(次)。聚焦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教育机构合作,以职业培训和岗位培训为重点,依托高等职业院校和优势龙头企业,深入实施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加快对新型工业化领域中小企业负责人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等人才开展国际化视野、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近两年来,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共安排“星光培训”项目195个,累计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技能人才、手工艺者、产业工人等达1.2人次;同时推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等开展各类人才培训累计培训9866人次。三是深入实施“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全方位支持企业引进海外人才。近年来,依托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资源,聚焦十大工业产业发展,指导各市(州)及重点企业深入挖掘工业领域科技创新海外人才,积极组织相关重点企业推荐申报工信部实施的“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支持企业引进培养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助力企业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共推荐5名海外人才申报“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其中创新人才项目3人、创业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同时推荐16名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库。
三、提升高校师生外语能力
一是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能力提升培训。为提升公派出国留学储备人员英语水平,加大我省公派出国留学力度,为地方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服务贵州教育对外开放和发展,2017年以来,贵州省教育厅在贵州大学举办首期公派出国留学储备人员英语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全省高校及中小学选派外语教师参加培训,累计培训人数320余人次,通过参加英语培训,各参训教师英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学校培养了外事干部后备人才。同时,2023年推动贵州省教育厅与广州外贸大学建立合作,为我省公派出国留学师生提供外语能力提升培训。二是有效利用贵港澳教育深度合作资源。为积极推动贵港澳教育深度合作,近年来,推动我省与港澳教育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促成香港教育局与省教育厅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澳门科技大学与贵州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备忘录,香港科技大学与贵州大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遵义医科大学与香港东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遵义医科大学与香港东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教育机构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同时有利于开拓我省师生的国际视野。2023年来,组织实施港澳师生贵州行等活动,邀请800余名港澳青年师生来黔开展交流学习,同时,我省选派1200余名师生赴港澳交流学习。为坚持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25年贵州省外事办举办了首届“黔山之声”外语演讲大赛,吸引1000余名在职人员和高校学生参与。人才储备升级赛事吸引全省十余所高校参与,首批收录双语简历超1100份,入围决赛选手纳入我省外语人才库,推荐担任我省重要外事活动志愿者或外语翻译。活动的举办,为提升我省高校外语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下步工作
您的建议极具启发性,我厅在下步工作中将充分研究吸收。下步我厅将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强化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一是做优公派留学,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加大公派出国留学力度,聚焦贵州发展和急需领域,加强高精尖缺急需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选派优秀师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优化公派出国留学结构,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积极开拓合作渠道,拓展出国留学的空间。拓宽理工科青年人才海外培训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渠道,加大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出国(境)交流学习力度。研究设立专项奖学金,帮助优秀学子解决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赴国(境)外深造问题,有助于培育符合我省实际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将与贵州大学、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进一步沟通,论证将该项目列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助学公益行动项目的可行性。二是推动中外教学融通。继续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大力实施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项目、中外师生“桥见”贵州等特色品牌项目活动,推动高校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吸引国(境)外青年师生来黔文化体验及教育交流。省外事办将进一步促进我省与港澳高校在英语、葡语培训方面的合作,助力培养更多高端双语人才,为我省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三是推动产学研用联通。持续推动高校与世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和高层次科学研究,推进全球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助力构建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聚焦产业发展,协同教育、人社、科技以及高校等部门,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加强龙头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联动打通国际化人才出国留学—回省发展的链条,促进我省理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我省“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相关重点产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