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良田镇曾面临乡村教育“三重短板”:资源匮乏(600余名学生中90% 为留守儿童,学校距县城86公里)、素养断层(学生航空知识空白,科学实践机会不足)、视野受限(学科教学与产业实际脱节,缺乏高质量育人载体)。
2021年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践行央企担当,组织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飞公司”),在良田镇中心学校启动航空科技教育帮扶。通过“硬件援建+课程开发+师资培育+赛事赋能”四维发力,2022年6月,该校成为贵州省首家“全国航空特色学校”,逐步构建起“政企校协同、课赛研融合”的乡村科学教育创新体系,为国家“双减”政策落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科技人才早期培育提供基层实践样本。
一、构建“三维闭环”航空育人体系
以“培育科学思维、锻造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为目标,打造“课程筑基—教学革新—资源联动”一体化实施路径,实现航空科技教育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落地”。
分层递进:打造多学段衔接的课程矩阵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构建“感知—探究—创新”三阶课程体系,覆盖1-6年级全学段,确保“全员参与、个性发展”:
1.基础感知层(1-2 年级):播撒航空种子开设《航空启蒙》校本课程,通过航空模型展示、钱学森等科学家故事分享、简易纸飞机制作等活动,每周1课时激发兴趣。2022年航空读书月活动中,600余名学生全员参与,低年级学生通过航模教具,首次建立“飞行器结构”认知。
2.探究实践层(3-4年级):夯实科学技能依托贵飞公司捐赠的飞机模型及校内“航空科普活动室”(配备无人机实训场1个、航模教具500余套),开展航模组装、飞行操控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飞行力学”“材料科学”等知识——如通过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直观理解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科学原理,实现“做中学、学中悟”。
3.创新拓展层(5-6 年级):培育创新思维开设无人机编程、航空文创设计等进阶课程,组建“蜂群舞蹈编程”“多轴无人机障碍飞行”等10余个社团(年均参与学生260余人),对接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飞向北京飞向太空”航模赛等高端赛事,五年级学生潘紫瑄的《当梦想照进现实》和王自萍的《我的“航空梦”》入选省级刊物《奇趣》,学生航空主题美术作品更亮相2024年珠海航展。
(二)跨界融合:推动航空科技与学科教学深度联动
打破学科壁垒,将航空元素融入全学科教学,实现“知识横向贯通、能力协同提升”:
语文:引入航空科普书籍阅读,开展“我的航空梦”征文活动,2 名学生作品获省级刊物刊发;
数学:结合航模制作计算材料用量、比例缩放,如设计 “无人机飞行距离与时间”统计实验,深化“速度、数据”等概念应用;
科学:以“纸飞机机翼形状与飞行距离”“无人机载重与电池续航” 为探究课题,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 “控制变量法”,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
美术:组织航空主题绘画、岩石画、簸箕画、航空剪纸,学生作品获 2024年珠海航展公开展示,实现“审美素养与科技想象”双提升。
政企校协同:构建资源整合长效机制
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帮扶优势,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出力、学校实施”三方联动机制,破解乡村教育资源瓶颈:
1.资源精准供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提供“三大资源包”—实物包(10余台无人机、3000余册航空书籍、500余套航模器材)、专家包(组建含工程师、设计师的“航空工业讲师团”)、研学包(开展航空夏令营、雏鹰启航活动,累计参与研学100余人次);
2.教学深度联动:推行“翻转课堂+企业课堂”模式,课前通过“中国梦 航空梦”线上科普引导自主学习,贵飞公司开展多场“航空科普进校园”线下活动,课中由学校教师与贵飞支教教师联合指导;学生通过外出研学,参与简易零件组装,直观感受航空产业实际;
3.师资专业培育:贵飞公司连续 4年派驻支教教师,开展良田镇科技教师培训,覆盖航模制作、无人机编程等技能;学校科技教师的培养,形成 “核心专家+骨干教师” 的专业团队,1名教师获评 “县级优秀教师”,3名教师获评“乡镇优秀教师”,10名教师在各类赛事中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二、从“大山课堂”到“全国舞台”的素养跃升
经过4年实践,良田镇航空科技教育实现“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区域辐射”三维突破,成为乡村科学教育创新标杆。
(一)学生科学素养显著提升
能力测评:2024年学生科学素养测评(含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实践操作)显示,实践操作满分率从2022年的8%提升至32%,92%学生能独立完成无人机基础操作;
参与广度:学生航空科技活动参与率从35%升至92%,40余名学生掌握无人机编程技能,100余人掌握遥控无人机操作技能。
(二)竞赛成果彰显育人质量
2021—2025年,学校师生累计获各级航空科技类奖项19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6项(含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蜂群舞蹈编程”全国季军)、省级奖项89项(“飞向北京飞向太空”航模赛 A3 多轴无人机项目连续3年斩获贵州省冠军)、市级奖项16项,实现“从大山娃到航空小能手”的蜕变。
(三)社会辐射带动教育公平
模式输出:向马厂镇中心学校、宁西街道锦屏寄宿制小学等输出“航空科技课程方案”,帮助建成6个航空科技社团,带动安顺市20余所学校开设航空课程、毕节市10余所学校参与无人机赛事;
社会认可:案例获新华社、华龙网、《贵州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报道6次,2024年支教教师陈忠超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特别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定点帮扶工作连续6年获评国家最高等次“好”。
三、可复制推广的核心模式
良田镇的实践形成三大可推广范式,为全国乡村科学教育提供“贵州经验”:
(一)“政企校协同”资源整合模式
核心逻辑:以区域特色产业(如航空、制造)为依托,政府统筹政策与资金、企业供给专业资源(技术、场地、专家)、学校聚焦课程实施,构建 “责任明晰、流程闭环” 的联动机制;
推广要点:适用于有央企 / 地方龙头企业帮扶的乡村地区,关键是签订专项合作协议,细化资源供给、活动开展、成果反馈等环节(如贵飞公司“三大资源包” 标准化供给)。
(二)“分层递进 + 跨学科融合”课程建设模式
核心逻辑:按“感知-探究-创新”设计多学段课程,同时找准特色元素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如航空与科学的“力学”、与数学的“数据统计”),避免“特色课程与学科教学两张皮”;
推广要点:课程开发需贴合学生年龄特点,配套建设简易实践场地(如小型航模实验室),优先选用低成本、易操作的教具(如纸飞机、玩具无人机)降低落地门槛。
(三)“项目驱动+赛事赋能”教学实施模式
核心逻辑:以真实航空产业问题(如“无人机载重优化”“航模飞行稳定性提升”)为项目主题,通过“做中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依托各级赛事搭建展示平台,以“竞赛成果”激发持续学习动力;
推广要点:项目设计需“小而实”(如“纸飞机机翼优化”),赛事参与需形成“校级集训-省级突围-国家级比拼”三级体系,注重过程性指导(如周末集训、专家远程辅导)。
四、乡村航空科技教育的 “良田答卷”
良田镇的实践印证:乡村学校并非科技教育的“洼地”。通过锚定国家战略(科技强国、乡村振兴)、依托企业资源(央企航空专业优势)、聚焦学生素养(科学思维、家国情怀),可将“地域劣势”转化为“特色优势”。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全力加强贵州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贵州航空产业城的新形势下,本案例以航空科技为纽带,既为乡村孩子搭建了“从大山飞向蓝天”的成长阶梯,也探索出“政企校协同破解教育公平”的新路径—其“资源整合标准化、课程实施分层化、教学实践项目化”的经验,可为全国乡村地区开展特色科学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为国家培育“航空报国”后备力量、夯实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根基贡献基层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