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战线联播
产教科三链互动:茅台学院打造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茅台学院党委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要求,立足服务贵州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以“酒产业链”为轴心,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色发展”办学实践,积极构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走出一条民办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新路径。

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创新构建“名企统筹+学校主导+多方协同”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实质性突破。平台共建强支撑:与茅台集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86个产教融合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师资共育提能力:聘请65名资深产业导师,系统培育125名“双师双能型”骨干教师,推动“校中厂、厂中校”深度融合。专业集群精准对接:科学布局酿酒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开设白酒酿造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精准打造“酒类生产与技术”“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及环境治理”“酒营销与酒文旅”三大专业集群,覆盖酿酒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课程体系重构显实效:开发49门产教融合课程、28门行业特色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有机统一。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700余项,连续两年包揽全国大学生白酒品评技能大赛冠亚军,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激活产业技术升级新动能。在夯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础的同时,学校党委坚持“科研源于产业、成果服务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高端平台集聚资源:整合“高校教师+行业大师”双师型队伍(博士占比超20%),建成省级科研平台11个,重点打造“酿造微生物和酿酒工程特色重点实验室”等前沿阵地。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省部级56项,获授权国家专利600余件(发明专利45件)。杨亮博士团队首次揭示茅台酒曲关键微生物代谢机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为提升基酒品质提供了核心理论支撑。研教融合反哺育人:推行“研中学、学中创”模式,教师团队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菌株采集、基因编辑等科研实践,相关成果获“挑战杯”全国铜奖,实现了科研项目向教学案例、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双转化”,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布局“酿酒+”专业发展新矩阵。在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双轮驱动的基础上,学校党委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形成了“小而精、特而强”的特色化办学。专业矩阵深度覆盖产业链:以15个本科专业为基点,构建贯通“种子科学与工程保障原料-自动化赋能智能酿造-旅游管理等拓展酒文旅”的“酿酒+”专业矩阵,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条的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创新引领:开设“茅台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邀请院士、国家级酿酒大师担任客座教授,开设“酿酒大师讲堂”,与江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协同培养,着力培养兼具深厚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科布局优化升级:通过“系改院”改革,新设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聚焦酿酒废弃物资源化、风味研发等领域,形成“一学院一特色”的新发展格局。

培育新时代“酿酒工匠”新力量。在凝练办学特色的同时,学校党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将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毕业前开设“廉洁从业第一课”,强化学生理想信念、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就业服务精准护航:建设AI面试亭、专业化就业指导室等设施,2025年上半年成功举办大型招聘会3场,积极引入省内外优质企业资源,确保毕业生“一技在手、一生有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首届毕业生卢国平等多名学子主动扎根仁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彰显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