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战线联播
贵州师范大学多措并举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师范院校“主业”+“特色”,将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抓手,通过靶向谋划、多维发力、紧盯转化持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持续发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党员队伍,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特色教育强省夯实人才支撑,奋力彰显新时代师范院校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

一、靶向谋划全方位注入动能

坚持服务大局,分类施训精准覆盖,以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为服务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做优顶层设计。校党委牵头抓总,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省委部署,前瞻性谋划“十五五”,紧扣中心任务形成《贵州师范大学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创新理论铸魂、教育家精神强师、立志担当育人、培根育苗领航“四大工程”,着眼发展目标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二是建强工作体系。制定出台《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党校工作细则》《贵州师范大学分党校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进一步建强学校党校,在院系级基层党委建立23个分党校。学校党校主渠道引领示范,分党校发挥特色覆盖,分层施训调动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的培训工作格局。三是注重分类施策。围绕强教强师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针对岗位类别、学科领域、能力层次等特征,分类举办党员领导干部、专家人才、党务骨干、学生党员等专题培训每年20余班次,党员年均参训1.2万余人次。2025年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学校探索将帮扶团队专家纳入学习培训,灵活开展省情校情学习,推动专家更快融入在地在校工作取得成效。四是融入常态长效。将党员教育培训与党内集中教育紧密结合,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推动广大师生党员持续锻造过硬作风、铸牢忠诚底色,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风采、新作为。

二、多维发力全矩阵铸魂育人

落实落细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注重以贵州红色文化育人,多维发力打造教育培训全矩阵。一是开展“融合式”讲学。创新把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衔接到“党课开讲啦”,打造书记带头、专家融合、党员跟进的立体化讲学格局,在“学讲互动”“学讲互促”中形成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成果4项、教育部项目33项,培育省级金师43人、金课202门。二是拓展“场景化”教学。在乡村振兴一线、“三下乡”志愿服务、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地开展场景化教学,推动党员培训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有机统一。三是强化“沉浸式”践学。坚持以贵州红色资源育人化人。1991年学校党校成立以来,坚持30余年组织7万余名师生党员赴息烽集中营等教育基地开展党性锻炼;2021年以来,自主建成“中国精神长廊”“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馆”等特色实践基地。四是新建“云端式”网学。建设学校网络党校,开发上线微党课视频,通过直播授课、视频学习超50场,累计线上学习达10万人次。党员教育培训形成全矩阵新生态,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红色基因传承和育人作用彰显。

三、紧盯转化全链条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引领培训成果转化。一是注重供给侧提质。坚持以高质量内容供给牵引,保障高质量的培训成效,立足党员发挥作用的能力提升,探索“长聘制”建设高水平省内外专家师资库;开发教育培训课程,建成一批省级名师工作室、好课程和精品党课;以学校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典型事迹为样本,拍摄了荣获全省优秀党员电视教育片《前浪》等3部作品;采取项目立项方式深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理论研究,全年立项研究2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和校级奖励若干,加大了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量的理论指导力度。教育培训工作附加值持续提升,为党员推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强化全贯通提效。为推动培训增效,学校建立《贵州师范大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3531”跟踪问效机制》《贵州师范大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3清单”成效检验办法》等制度机制,做到训前“带3个问题”,训中“总结5条经验”,训后“形成3个举措”,长期“固定1项成效”;对照“学习清单”形成“问题清单”转化“履职清单”,对教育培训实行全链条跟踪、全过程问效,建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培训成效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以学促干得以保障。三是创新合作模式赋能。依托项目合作,推进校校、校地、校企基层党组织联建联学联训,做到“党员带头攻坚、组织赋能发展”紧盯产学研一体推进,发挥学习培训“长尾效应”,持续服务地方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