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委、县政府立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聚焦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竞争机制不健全、人岗不适、活力不足等问题,自2020年开始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打破区域、城乡、校际、学科壁垒,切实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盘棋统筹,让改革工作“实”起来。紫云县委、县政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成教育强县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县管校聘”改革工作专班。在充分调研、听取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紫云自治县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办法,切实打破区域、城乡、校际、学科壁垒。
一体化推进,让体制机制“活”起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县管校聘”改革汇报,分管领导定期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合力推进。其中,县编办充分放权,负责调控编制总量,不干预学校之间编制调剂;县人社局全力支持,实行职称岗位管总,教育细化分配,部门整体联动,一体化推动“县管校聘”工作扎实开展,破解长期以来在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方面的瓶颈。
一把尺规范,让教师队伍“动”起来。制定规范聘用办法和透明程序,聘用标准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绩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内分轮竞聘、本乡镇内竞聘和跨乡镇竞聘三层级竞聘制度,在聘用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公开,让教师在城乡、校际之间合理流动,推动教师从“学校人”变“系统人”。自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以来,共跨校聘任191人(2025年31人),跨乡镇聘任101人(2025年39人),解聘不合格教师5人。
一股劲落实,让教师队伍“强”起来。制定出台“紫云教育十大行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紫云教师充分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完善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对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末尾的教师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高职低聘”,做到岗位“能上能下”聘任机制,让“躺平”教师切实感受到职业危机感。修订教师评价及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真正做到薪酬“能增能减”,让全体教师切实感受到职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中,姚顺海教师团队荣获贵州省2024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